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116章 戰國曆史上最大的人口大遷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6章 戰國曆史上最大的人口大遷徙 (1 / 3)

宇喜多詮家向秀家稟奏了岡山這年的情況,總體來說穩中向好,即便秀家不再領內1年,在家老們的守護下領內也沒有出什麼亂子。

大的方針早在秀家出發之前就已經定下,宇喜多詮家等人不過是細化細節並上報給秀家罷了。

其實最讓秀家憂心的是那2萬多武士、足輕以及他們的家人的遷移工作。

以這個時代一戶人家所對應的人口預計是7~10人,取中間值8個人這就是16萬的大遷徙,即便是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歷史上劉備敗走新野,帶著百姓遷移江陵,史書上所說的10萬眾只是一個虛數,新野小縣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人口,而且從新野到江陵距離不過300公里。

而這次秀家的關西人口遷移不算關西6國聚集岡山的距離,僅僅從岡山出發開始算到巖付城路程就超過750公里。

這還是最好走的一段路,若是沿著北陸道走前往越後,最後南下進入關東,這道路程超過了800公里。

750公里啊,是上海到濟南的距離,放在後世就是高鐵4個小時的事兒,但是在這個時代以當下民眾的體力卻需要走整整1個月!

秀家的這次人口遷移可是實打實的16萬眾,遷移路程更是在劉備新野敗走的2倍之上。

這個時候關西吉備7國135萬石,總人口才接近百萬人,秀家這一下遷移走了16萬眾,15%的人口流失,基本上可以說是釜底抽薪了。

但是沒辦法,秀家在吉備的威望抬高,麾下的武士足輕大多願意跟著秀家走。

關東土地又確實缺人口耕種,秀家在此前就許諾了種種利好,包括但不限於提高授田比例,增加露田數目,官府提供畜生幫助耕種等等,吉備的百姓自然願意跟著秀家在。

在秀家的治理下的8年,是吉備7國百姓最幸福的8年,他們不能保證接下來的領主會不會延續秀家的政策,自然選擇拖家帶口的跟著秀家走。

說實話這麼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嚇壞了負責統計的頴娃久虎,也嚇壞了這時候聽宇喜多詮家上報上來統計的人數。

甚至秀家都開始思考到時候怎麼和秀吉解釋,十幾萬人烏泱泱的從岡山出發,越過大坂、京都、岐阜,像一揆一樣的湧向關東。

“關白殿下最好面子,讓這麼多人越大坂和京都去東國,對他和天皇來說都不是意見好解釋的事兒,相關的方案還是要再細化一下。”

秀家一針見血的點出了這其中的問題,十幾萬人,拖家帶口的跨越日本經濟和政治的中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發生了什麼事呢!

這使得資訊傳遞極為閉塞,近畿地方還好一些,這群人越往東傳播的資訊必然越離譜。

未開化的底層民眾是愚昧的,這不是蔑視或者看清,只是在稱述一個事實。

若是真的有十幾萬人從近畿防線烏泱泱的過來,那麼必然會引起東國百姓的恐懼和騷動,到時候難免流言四起。

歷史上大名的轉封,很少有這麼遠的遷移情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

而且歷史上的轉封,何曾見過16萬人的遷徙?歷史上蒲生氏鄉從尹勢轉封會津算遠了吧,自己麾下+與力大名一共才1萬多人東行,秀家這是直接翻了16倍。

但是很快一個想法就在秀家的腦海中浮現,他面帶微笑的看向宇喜多詮家說道“不過這事兒就不牢兄長操心了,我回去之後與幾位大人商議一下再說。”

對於這個問題,宇喜多詮家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對於這麼大工程的解決辦法充滿好奇,因此向秀家問道:“殿下打算怎麼辦?雖說我如今乃是獨立於外的贊岐國主,不過贊岐與岡山同氣連枝,能用的著我的地方,殿下儘管言語。”

秀家差人找來地圖將自己的想法畫在了地圖上說道“十幾萬人走近畿、東海道是不現實的,特別的東海道地方很難安撫處理好這些人。

我打算把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走近畿、東海道前往巖代,這部分人最多,大約走10萬眾。這裡最大的好處就是陸行平坦,適合走大部分的人口。

但是大坂京都地區不可能走這麼多人,因此路線還需要分散。真正從岡山出發,一條路過大坂京都的,只有我的家卷、家臣們的家屬、御本番眾及其家屬大約1萬多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