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薩摩島津氏宗族及其他謀亂的豪族,交由足利氏家前去這平亂。所有牽扯到謀亂的豪族,舉族流放北海道。
但是秀家感念島津義弘過去的貢獻,准許島津家久施恩於這些島津流犯。你島津家只要不嫌累贅,你在你那38萬石領內要多少人就領走多少人,省下來的你吃不下的再流放北海道。
這其實是一道毒丸,越中本來就是人口大國,島津家的領地之行早就有分配了,在當下被處置減封的情況下還匯入這麼多人口,越中島津家的財政很有可能被拖垮。然後就是重蹈池田家的覆轍。
但是島津家久又不能不念及同宗的情誼,畢竟這些人多多少少和已經遷移越中的島津分家帶著關係,島津家久需要照顧自己現有家臣的情緒。
最好的處理方式其實是收留一部分親善的,無視一部分疏遠的刺頭。但是這樣島津家久必然會和那些未被收留的分家關係愈加惡劣,到時候說不定會鬧出同姓不同宗的笑話出來,有礙的還是島津家的名聲。
宇喜多詮家是在薩摩被遷移後被秀家安置過來領有薩摩全領27萬石的新大名,爵位為三等公爵。
至天命15年,正統天皇在秀家的輔弼下完全控制了日本本國3島,向南控制了琉球,向北最遠拓荒到了葉庫島南端。
在當下日本的記錄中,小冰河期的葉庫島已經是世界的最北極了,因為當下這裡神志連土豆都種不活,即便是再吃苦耐勞的人都懶得繼續向北拓展。
足利氏家天命12年因為平定北海道有功,被升為二等公爵,領地被加封筑前大部45萬石。
原本另有廄橋5萬石的宇喜多義家遷封北海道松前全領7.2萬石,本領為涵館城,為二等公爵頭銜。
涵館周圍的北斗平原還有很多沼澤地,只要繼續開發松前最後肯定是超過15萬石的領國。
原本另有阿波德島8萬石的豐臣春家以及另有贊岐高松8萬石的豐臣誠家被過繼到了無子的豐臣秀久名下,兩人在天命17年秀久去世之後繼承岐阜藩領地。
岐阜藩被秀家拆成岐阜30萬石和大垣23萬石,分別由這兩個兒子繼承,本應都為一等公爵,但是其中豐臣春家因為平定北海道有功,繼承了岐阜30萬石晉爵三等郡王。
尾張藩在秀貞去世之後被秀利強行推恩分封,結果到手還扣了10萬石下來。後來藉著正統天皇登基,這部分知行被補了過去。
現在藉著領地重構,秀貞的幾個兒子也被重新安排,嫡長子豐臣家貞被秀家依舊授予岡崎全領33萬石。其他幾個兒子分別去繼承茨城、贊岐、米澤、尾張知多郡等領地,依舊以豐臣苗字立世。
在秀利死後,正統皇帝登基,秀家改苗字回了宇喜多,秀久被重新歸入秀吉名下傳嗣,秀貞就成了秀長唯一的兒子。
本來在秀貞晚年,企圖給自己的幾個兒子改苗字為德川和松平都被秀家拒絕了。秀利登位之後,在德川秀忠的建議下,除了家貞之外其他的幾個兒子都被同意了改苗字。
德川、松平之旗,又一次飄蕩在東海道的天空上。
但是對於秀家來說,不論從什麼角度去討論,他最無法辜負的便是秀長對自己的恩情,所以他也必須要為秀長留下傳嗣。
所以在正統皇帝登基之後,秀家就強令那幾個兒子都把苗字改回豐臣,要是真的這麼喜歡德川、松平苗字,那就去北海道去陪自己的叔叔伯伯去。
原本另有紀伊和歌山8萬石的豐臣慶家改苗字為宇喜多慶家,另有紀伊大部16萬石,為一等公爵。
秀家後來又生出了3個兒子,21子宇喜多政家被授予到了出羽秋田15萬石,為二等公爵;22子宇喜多利家被授予阿波大部14萬石,為二等公。23子宇喜多昌家被授予石狩一國札幌10萬石,為一等公。
最後經過改封遷封大變革之後,宇喜多秀家及其家族,控制了日本大部分的領地,北海道控制著松前、石狩、上川、下川、北見等富饒之地,成為日本後300年絕對的掌控者。
在這種絕對掌控下,秀家建議正統天皇實行稅制改革,重商稅而輕田賦。收歸天下礦山、大城町為國有,掌握天下財稅來源,各地大名雖有怨言,卻是無任何敢表現的不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