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度中秀家著重強調,封臣的封臣不是他的封臣,但是不論哪個登基的武士、百姓都是天皇的臣子,忠君的絕對要義是對最上層的無限服從。
這就等於直接確定了天皇和最下層武士之間的君臣關係,當出現自己的上層和最上層命令相違背的時候,要絕對遵從天皇的命令。
制度還有很多,一言解釋不完。總之正統天皇控制下的日本製度在秀家的操盤下,吸收了後世總結的很多問題,填補了之前制度的很多漏洞。
制度剛剛知行的試試,必然會有大名不適應,天皇和秀家都紛紛給予了寬慰。
畢竟御軍和鎮守軍都需要時間組建,在組建完成之前秀家對大名態度軟和一點也能起到麻痺的作用。
當天命5年諸軍編制完成之後,秀家和正統天皇對大名們的態度就強硬了很多。
首先是在天命5年,因為池田家和當地的島津宗族武士之間爆發矛盾,天皇昭命越中富山藩島津家介入一同處理。
池田輝政已經在天命元年去世,由於當時法度還沒有頒佈,所以池田家並沒有推恩分家,由其長子池田利隆繼承薩摩池田家,忠継、忠雄等兒子分別繼承了部分領地,依舊掛在薩摩藩下為臣。
但是島津義弘已經去世,他的繼任者島津家久在維護島津家同宗武士利益,還是與池田家一道維護“天命正統諸法度”問題上不斷搖擺。
怨不得島津家久這麼躑躅,他島津家自己也是從薩摩遷移到越中來的,也面臨如何同化越中武士的問題,必要的時候必然要用強硬手段。
對於使用強硬手段,秀家和正統天皇都是預設的,前提是不能造成惡劣影響。
這次池田利隆之所以會被直接點名,就是因為他在壓制領內的時候搞的太過了,直接引發了叛亂。
島津義弘則是在今年剛剛去世的,推恩的法令雖然有下達,但是秀家下手還是比較輕的。
島津家被分為越中高岡和越中富山兩家,高岡6萬石由島津忠清繼承,富山48萬石依舊由島津家久繼承,島津家總領沒有缺失一分,比秀利當時拆封尾張藩的時候溫柔很多。
如果說這次推恩最大的意義,大概就是讓島津忠清直接直參正統天皇了吧。
為了彌補推恩島津家,秀家特別准許島津家久世襲伯爵1世。
現在兩家都已經傳到了第二代,都面臨家內老臣老去,對領地控制力不足的問題。
池田家的問題更重一些,九州當地的勢力更強。池田利隆難為了增強控制力,平衡領地內九州派和池田舊臣派系之間的平衡,一味的壓制九州派最終引發了叛亂。
而島津家久則在處理越中問題上比較出色,但是被秀家要求介入薩摩調停之後陷入到到底是維護法統,還是維護島津宗族的人情問題上。
沒有辦法,幾百年間島津氏太能生了,同宗武士有這麼多人,就算島津義弘當年帶走了一部分,在薩摩這塊地方島津氏依舊是土皇帝。
池田輝政因為是豐臣五大佬的原因,下面的土地主們不敢放肆,再加上他為人較為圓滑處理的比較好。
但是池田利隆當政之下,為了維護自己內部的勢力平衡,不至於讓池田家變成被島津氏架空的大名,池田利隆這才不得不改懷柔為強壓。
而兩邊都有矛盾和掣肘的結果就是調和越來越難,鎮壓叛亂半年都沒有成果。
正統天皇一怒之下,下令改易池田氏、島津家久兩家。池田利隆遷封信濃伊那郡大部10萬石。爵位由一等侯爵降為二等伯爵。
他的6個弟弟和叔叔池田長吉,分別被授予1~3萬石的安堵,池田氏總知行在21萬石左右,但是卻被拆的七零八落。
島津家久因為搞不定薩摩的親戚們,被直接剝奪越中礪波半郡10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