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打最起碼是武士的身份,十有八九有一塊等級的田地,一年可以領取相應的俸祿,搏打的收入只是一份額外的補貼罷了。
但是很多岡引需要養一大家子人,他們大部分都已經脫產沒有田地了。
若是在鄉村的話,一年5掛貫文大約相當於一個有田戶一年的綜合收入,確實很客觀了。
但是若是在城下町、國道、府的岡引,他們的生活成本要比在鄉村的高太多太多,一年6貫文又夠他們做什麼呢?
秀家就已經聽內務府的人向自己彙報說有岡引向商販收取賄賂的情況,其中就有秀家明令禁止在豐春家境記憶體在的私人菠菜館。
學過經濟學的同學一定知道一個名詞叫做【剩餘勞動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你一年產出了10石糧食,自己吃3石,上交賦稅5石,還有2石空了出來,這2石就是剩餘勞動價值。
如何合理利用剩餘勞動價值在任何時候的社會都是穩定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你若是直接讓民眾將手中這2石糧食交出來,他肯定不會願意的。若是你強逼的話,他們甚至會逆反你,對你的統治產生動搖。
中國古代,即便是號稱輕徭薄賦的滿清,也一直有一個37定律。
即將民眾產出的7成收上來,那麼他手中只要3成產出僅能維繫到明年所用,那麼民眾就沒有多餘的錢財去東歪心思了,社會也就安定下來了。
這個想法雖然很惡毒,但確實是最古老的收取剩餘勞動價值的理論。而在古代,收取這部分勞動價值最大的方式便是雜稅了。
因此別看明清兩朝田賦比例很低,但是各種名目的雜稅依舊能給你收滿7成。
工業革命剛開始的時候,乾隆看到蒸汽機第一反應不是這東西可以節約民力,答覆提高生產力,而是民眾有了這個東西就懈怠了,人一懈怠就會產出別樣的想法出來。
用雜稅的方式直接收滿7成是非常簡單粗暴的,民眾只是屈服於你的淫威之下,這個時候別和民眾談愛國和忠誠了,他們甚至都不配去提。
因此在新種花家建立之後,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時代,用宣傳的方式讓民眾心甘情願的將剩餘勞動價值交出來。
但是後來隨著改開之後,民眾開始開花,在這麼做就會適得其反。
於是此時又一個偉人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房貸的方式,收取民眾手中那剩餘的5成勞動價值(這個時候比例應該是自用:賦稅:剩餘3:2:5)。
試想一下,若是一個民眾每天一睜眼就是為了還剩餘30年的房貸而或者,他又有什麼與力去胡思亂想呢?
但是在秀家所處的這個年代,發展房地產是極其不現實的問題。
拋開這個時候多是木製建築不談,就算強行推進城下町的規劃和建設,但是普通民眾根本沒有集中城下町居住買房子的想法,他們寧願在稍遠的地區搭建不要錢的簡易木頭房子,也不會為一個隨時可能因火燒而一無所有的家背上債務。
換源app】
那麼如何收取民眾的剩餘價值,就是秀家從民眾手中攫取利潤,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進行經濟發展在投資的重要一環了。
而秀家想到的辦法是三個,分別是民眾一輩子都離不開的鹽、鐵專營,第二個是此前提到過的替錢屋生意,第三個便是風俗紅館(吉原)和菠菜館了。
第一個雖然受眾面廣,但是相應的利潤並不是很高,畢竟這些都是民眾生活所需的必要物資,他們得有一個價格紅線。
而第二個對應的行走領內的商販進行收割的,並不一定能從普通民眾手中收割剩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