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加起來就是秀家規劃的石狩國面積,合計不下40萬石的知行,即便放在日本本州島上都是妥妥的上國。
上川綜合振興局以301,046石,人口129,132緊隨其後,是北海道當時少有的大國。
十勝、釧路、根室幾國由於開發較晚,資料失真嚴重,在明治十五年(1882)最後一次統計中,十勝僅有35,578石,釧路88,342.98,根室55,572.81。
這三個後世日本的大糧倉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水利設施改造,關於他們完全開發後的資料我們只能進行估算,大致與石狩、上川兩國不相上下。
畢竟在當時,即便是原版的天鹽國,因為開發較早的緣故,都已經有98,259.32石的知行了。
根據瀨戶家正今年送回日誌上的最新訊息,他們已經在秀家劃定的備見國北部後世紋別地方開拓了殖民地。
之所以選擇後世更加適宜耕種的北見南部綱走、湧別地區,完全是因為這裡沼澤遍地,開拓沼澤地的付出遠比河流沿岸要多的多。
縱使這裡在後世有著北海道最豐富的水利資源,秀家都不願意讓寶貴的開拓者在這裡浪費時間。
即便是已經被開發的日高國東南部,都因為沼澤的原因被秀家叫停了開發,轉而繼續向北方的石狩、上川開拓。
第二個原因就是秀家期望儘早的開發鴻之舞礦山。而紋別邊上藻鱉川就是最好的標誌物,沿著藻鱉川向西南方搜尋,就能發現在後世遠輕町的舊丸瀨布町南面的元山礦山。
根據瀨戶家正的報告,他們在去年夏季在紋別建立基地,根據在苫小牧的經驗,選擇在距離海岸8km,並且背風的富美地方修築城砦,取名紋別城。
由於開拓時間較短,他們還來不及開拓田地,這裡的物資還需要南方玄珠城提供。
但是他們已經藻鱉川中發現了金砂的存在,準備在今年開春冰雪消融之後開始淘沙,預計每年能給殿下獻上金判百兩左右。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訊號,秀家讓他們過早的開拓北見的目的就不是為了拓荒。
要拓荒石狩和上川有的是良田給他們開墾,再不濟去十勝、釧路都比這裡要方便的多。
秀家之所以讓他們儘早登入北見的目的,就是為了鴻之舞礦山。既然已經在藻鱉川中發現了金砂,那麼沿著藻鱉川而上發現元山礦山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等到元山礦山開採之後,每年能為宇喜多家提供近千斤的黃金和逾噸的白銀,這就是相當於1萬兩黃金和十萬兩左右的白銀,這錢賺的不比在關東種田得勁嘛?
至於日高、膽振兩國的開發,由於秀家的刻意叫停已經陷入停滯,現如今兩國依然只有6城,物高產出分別為4.8萬石和2.7萬石。
以玄珠為首的蝦夷奉行所將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向北開拓上面,現如今石狩地方的開拓已經建有千歲、青葉、長都、安平、瑞穗、追分七城。
其中長都、瑞穗、追分三城是歸附的阿依努部落在宇喜多家幫助下修築的城池,他們已經在蝦夷奉行所的干預下從漁獵轉變為農耕,並且和大和民族的百姓進行了融合。
三城的城主分別是當地阿依努族的領袖,並直接以三城為苗字給自己起了日本名字。
這三個城內大和民族的比例不高,但是有部分領民選擇在當地和阿依努族女子聯姻。
原本在西國連老婆都討不到的低賤農民,到了蝦夷竟然有部落酋長搶著送老婆,人人都娶了4個老婆以上,每年冬天大雪封山無事可做的時候,就在特製的防風窩棚裡造人。
泉鄉、千歲、安平、三城是三個融合城,城內阿依努人和大和人對半開,城主都是宇喜多家當初遷移過去的武士。
這些原本在宇喜多家內只有一個小村子幾十石知行的低階武士,到了蝦夷國人均躍升成為百石千石的中級武士,更有甚者領有一城千石知行。這是他們當初在備前等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