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圈兩個營定下,外圍呢?
外圍主要防禦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兩部分的流賊,這又需要多少部隊呢?雖說現代武器的軍隊肯定能碾壓冷兵器的軍隊,但是怎麼個碾壓法,能碾壓到什麼程度,這可從來沒有一個戰例可以借鑑的,唯一可以算的也就八國聯軍打義和團那唯一的一場,五千人打垮了好幾萬,那都還是初代的火槍火炮,再借鑑一下抗戰初期,中日雙方的戰損比,平均十比一。
好吧,就按照十比一這個比例來設定吧,那麼李自成、張獻忠這會兒都有多少人馬呢?不知道。
這玩意也確實不好統計,流賊嘛,就沒個定數,有來的有走的有打仗死了的,托兒帶母號稱百萬都沒錯,郭大路也懶得去考究了,就根據一部網路小說裡寫的來計算,小說裡說李自成的老營有能打的五六萬人,炮灰式的飢兵十幾萬人,湊個整算他二十萬好了,按十比一的比例算,得準備兩萬人。
而張獻忠的人馬沒有李自成多,那給減個半,算十萬人馬,又得準備一萬人,這就合計三萬了。
三萬人的現代熱武器軍隊,差不多就三個師的樣子。
嗯,姑且,暫時就這麼算著,現在的問題更進一步,三個師的武器裝備從哪來?需要多少錢?
郭大路長這麼大就沒摸過一把真正的槍,真實的手槍倒是經常見到,自家老爸的保鏢都帶著,但是從沒有誰給郭大路玩過,老爸更是禁止他提出那樣的要求,所以說郭大路心裡雖然渴望,但是卻與槍絕緣,更別說知道上哪去買那成千上萬的武器了。
華夏不是米國,槍械管制的嚴格舉世聞名,郭大路更不可能直接跑到防衛部去提出這麼個驚人的要求。但是,世界上的武器買賣確實存在的,不管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所以郭大路要做的就是找到那扇門在哪裡。
可以這樣設想,找到一個有戰亂或者正在發生區域性戰爭的國家,並且這個國家是與華夏建交的,然後想辦法買通對方使館的人代理這筆軍火生意,當交易達成後,在第三方的某個國家的港口租賃一個倉庫進行交接,到時候郭大路再介入,悄悄的將軍火傳送走。
這麼做的好處在於,能夠短時間解決大批次的武器裝備數量問題,訓練軍隊的時間集中,形成戰鬥力的時間短,而且隊伍成型後具有碾壓能力。
而缺點也很明顯,想要儘量的瞞天過海,這一系列的前期手腳實在太繁瑣,耗費的精力會很大。
還有一個制約這個計劃實施的致命問題傳送量。
而,如果這個計劃得以實施,還有一些具體的問題需要解決。
三個師使用的具體的步兵武器有哪些?突擊步槍、輕重機槍、手槍、手榴彈、迫擊炮、步兵炮...
還有就是運輸,是用牛車馬車還是直接使用汽車?
這麼多的武器彈藥勢必需要在郭村先行建立一個軍火倉庫。
還需要一個新兵訓練基地。
好吧,我們鼓鼓勁,就把這些東西全給它弄到崇禎年去...一個關鍵問題怎麼解決?
誰來教會那些招募計程車兵使用這些武器?
到這時,郭大路發現他的自保A計劃差不多已經設想完了,貌似只要能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他就可以擁有一支現代化的武裝力量了。
............
......
搖頭晃腦的欣賞了一會兒手裡的A計劃,郭大路輕輕的將它放在了記事本的夾頁裡。
看著肥肉吃不到,看著美女上不了,恰似太監上青樓,就是此刻郭大路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