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惱的捶捶腦袋,郭大路打起精神繼續做下一個B計劃。
有了做A計劃的思路,郭大路就反過來思考做一個B計劃,首先就是要求招募計程車兵簡單訓練就能作戰,那就只能使用冷兵器,這樣的軍隊只要有武器、鎧甲、糧食就可以成軍,當然戰鬥力就不可能形成碾壓的態勢,這軍隊的人數就得擴大,李、張兩部共算三十萬人馬,那自己最少都得準備十萬人才能守住,十萬人的武器鎧甲,想想那是多麼巨大的一堆,郭大路頭皮都麻了,怎麼辦?出精兵,武器和鎧甲在現代用最硬的鋼材製作,確保一個頂兩,這樣一來士兵人數再減半,五萬人。
五萬人也不少啊,但基本能接受了,先算算糧食消耗,五萬人每天消耗五萬斤糧,一年消耗一千八百二十五萬斤,合九千一百二十五噸。
這是多大一堆呢?郭大路心裡可沒數。
換個能想象到的,一輛重卡拉二十噸糧食,那就需要拉456車半......
這明顯也涉及到那個致命問題傳送量。
那是否能在大明直接解決糧食問題呢?如果能解決,那就只有武器鎧甲的問題了。
五萬人的武器鎧甲定製,當然是很奇葩的啦,不過沒人會想到造反什麼的扯淡問題,滿世界的飛機大炮,誰在乎一堆拿冷兵器的人,只不過需要到有關部門報備就是了,得有一個完美的由頭。
能得到批准製作這樣大批次的古代兵器鎧甲,那就只有拍電影了,掛一個影視公司,郭大路作為影片製作人,找人寫一個明朝的戰爭劇本,然後開拍,這些都不是問題,自然有大把等著掙錢的人出來忙活。電影拍完了,這些作為道具製作的武器鎧甲就可以悄悄的傳送走了,數量太大的問題可以用分開定製的辦法,在不同的鋼材廠去定製,那些產能過剩的鋼廠應該不會放過這麼一筆市場外的生意。運作的好的話,瞞天過海應該不會出大問題。
這個B計劃的好處是,郭大路不用太多操心,武器裝備來源相對容易些,出現損壞的情況維修簡單,軍隊的訓練也簡單些,招批老兵就可以解決。
缺點是,糧食壓力太大。
就算糧食問題就地解決,郭大路那杯水車薪的傳送量,要解決那麼大一堆兵器鎧甲也不現實。
默默的把B計劃也放進記事本的夾頁裡,輕輕地合上。
長出一口氣,郭大路仰頭望著天花板,啷個整?正反兩種思維模式的計劃都堵上了,實施不了,行不通啊。
“板車啊,我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啊。”
“......先生,你...”
“MMP,啥子先生後生,給老子喊少爺,大少爺!MDP。”
煩躁暴怒的郭大路這時候已經完全沒有好語言了,面對不講道理的郭大路,板車,呃,智腦也及時的閉上了嘴,都是聰明人,這時候及時後退才是明智的選擇。
但任務擺在那兒,完不成後果堪憂,這尼瑪被這黑科技破玩意附身加繫結,躲都躲不脫,罵罵咧咧的郭大少沒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黑科技智腦為什麼會找上他!看起來好像就是因為他觸發了這個東西,這才被附身的,但再深一層想呢......
所以,郭大路發洩了一陣之後,萬般無奈的繼續鋪開一張紙,開始做他的C計劃。
既然A、B兩頭都給堵上了,那就試試取中間如何,大規模一時無法實現,那麼小批次呢?
規劃中的外圍啊,整個四川啊,先放過一邊,單說保證核心圈郭村周圍的安全呢,需要多少部隊?
一個念頭冒出來,要是兩種部隊同時準備需要多少人呢?畢竟兩種型別的軍隊各有優勢,熱武器部隊,裝備難訓練難,但威力大啊,冷兵器部隊,裝備簡單訓練簡單,但威懾力就小點。
是啊,如果同時裝備需要多少人合適呢?
郭大路憑感覺估了一下,覺得熱兵器部隊一個營,冷兵器部隊一個千人隊,應該足以保證自己的安全了。
一千人的冷兵器裝備可以直接找個鋼材廠定製了,啥藉口都不用找,人家估計問都不會問。一個營的步兵武器裝備也完全沒必要去找代理跟國家打交道了,跑趟米國,隨便找個大點的武器店人家都能接下這個單子,如果能夠解決傳送量的問題,那直接就在米國傳送消失就行了,至於米國的情報部門,誰去管他,老子又不在米國生活,沒證據的事情,誰能怎樣?
要是解決不了一次性傳送的問題,必須多來幾趟的話,那就去找那個有名的黑水公司,那麼大個僱傭軍組織,這點事不信辦不了,直接要求送貨到加林港口的倉庫裡驗貨轉賬,就不信有錢他不賺,大不了價錢稍微給高點,老子就是錢多,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