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郗恢在此,她也是來之前才知曉的。
郗恢是昨日抵達的長安,當然,郗恢甚至都還沒有加冠,自然不可能是領頭人物,帶著郗恢前來,是郗愔的部將楊佺期。
此人是正宗的弘農楊氏出身、東漢楊震後代,其父楊亮曾在永嘉亂後效命於胡人,後來南下為梁州刺史。
此時的梁州,還在北方氐羌的手中,所以楊亮這個刺史只是一個虛名罷了,為此,楊亮頗有微詞,認為自己之所以不得重用,就是因為南渡太晚,沒有搶到利益,和個人實力無關。
然而正是因為楊亮的這番牢騷弄得人盡皆知,他更是此生碌碌無為,其子楊佺期也只能呆在軍旅之中。
不過楊佺期才能出眾,再加之其父楊亮就曾領兵,所以有家傳經驗和學問在,很快就在郗愔麾下脫穎而出。
郗愔自己是名士,身邊聚集的也都是一群只會清談的名士,所以真正能指揮兵馬的人,自然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倒也說明郗愔還沒有修仙問道以至於完全糊塗的地步。
在同行們的襯托下,楊佺期也成為郗愔麾下頂樑柱。
此次北上,郗愔讓楊佺期保護郗恢,自然是大材小用,卻也說明郗家對北上的重視。
因為北上,就是為了帶著郗曇的長女郗道茂來和王家聯姻的。
郗恢則是代表孃家人前來。
謝道韞早就知道此事,也知道王羲之臨走之前就已傳書江左,讓王凝之動身。
王家和郗家的姻親,顯然要落在王凝之的頭上,畢竟王凝之年齡也到了,而且驟然沒了婚配物件,這般選擇合情合理。
但是謝道韞好奇的是,人家新郎官都還沒到,你們也太積極了吧?
被謝道韞這麼一問,雖然問的足夠含蓄了,可郗恢還是臉上有點掛不住,尷尬的笑了笑:
“路途不同,因此到的早晚有所不同。”
謝道韞登時反應過來。
郗家想要抱上王家的大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所以當初王羲之北上的時候,郗家就在盤算是不是趁著只有王羲之在的機會,直接在關中就把聯姻的事定下來,所以估計郗家兒女也都啟程北上。
不過因為王羲之並沒有攜帶子嗣隨行,所以郗家也只好作罷,讓郗恢他們等在半路上。
現在這件事重新敲定,郗家自然不可能厚著臉皮等王凝之北上,再一起走,那就不是抱大腿了,而是跪舔王家,所以索性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