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桓溫來說,謝道韞嫁給東南世家的誰,顯然都不是好事。
最好當然是促成謝家和自己麾下的某位年輕骨幹的聯姻,這樣就等於徹底把謝家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和琅琊王氏說拜拜。
比如嘉賓(郗超表字)就挺合適的。
他桓溫麾下也是有年輕俊彥的。
不過桓溫對此不抱希望。
謝安那傢伙,精明得很,如果謝家這麼輕易的轉投向桓溫的懷抱,那麼自然會受到東南世家的聯合排擠。
現在的謝家,實際上地位就有點兒尷尬。
既想要追隨先父的腳步,繼續融入到東南士族的圈子裡,但是又因為這一代中幾乎所有人都受過桓溫的提攜之恩,而和桓溫“藕斷絲連”。
所以謝安才會一力推動王謝兩家的聯姻。
聯姻,從此就是親家了,是誅九族的時候一個都跑不掉的那種關係,自然也就比和桓溫的朋友、戰友關係來的親密。
這也就意味著謝家已經徹底站在東南士族這邊。
可是謝家沒有一點兒後路麼?
並不是,謝家還有謝奕,謝奕還在桓溫軍中。
因此就算是東南士族和桓溫的鬥爭中,以前者失敗告終,謝奕也依舊能夠憑藉自己的赫赫戰功以及和桓溫的過命交情,保留住謝家的火種,甚至還能夠繼續在桓溫的新勢力中佔據重要的地位,謝家甚至都省了東山再起的功夫。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世家老傳統了。
謝安的心思,桓溫自然看得明白,或者說只要懂一點兒現在局勢的人都能夠看的明白。
但是東南士族並不介意謝家這樣做,謝家這一代人才輩出,所以能夠引其大部分力量為己所用,總比謝家倒向桓溫來的好。
可桓溫介意啊,不管怎麼說,謝奕、謝安、謝尚這些人能走到今天,都有自己提攜之功,結果現在出了謝奕這個光桿家主之外,別的謝家的人都倒向東南士族了,那自己之前白忙活了?
只不過這樣的介意還不能流露出來,否則又顯得自己不夠大度。
這個時代,大度、清高,這才是主流,是人們欣賞的性格。
所以桓溫也只好抓住機會,能下絆子就下絆子。
被桓溫這麼一提醒,謝奕心中一團亂麻: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後知後覺的察覺到自家閨女的行為不太對之後,他現在已經有點兒坐不住了。
想去少陵塢堡抓人。
不然的話,自家閨女真的要是和杜英眉來眼去、走到一起了,那謝家和王家的婚約不就告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