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二兄弟都進入了齊王府,成為李璟的左膀右臂,深得李璟信任,然而這二人又暗中交結陳覺,攀附宋齊丘。
查文徽,“大家好,我是渣渣徽”
查文徽原本是個富二代,家中很是殷實,然而查文徽卻如同散財童子,仗義疏財,經常接濟窮人,出手闊綽,就這樣做了幾年好事,終於把自己做成了貧困戶。也正因此,查文徽的名字遠近皆知。
得知徐知誥廣納賢才,查文徽主動投奔。徐知誥親自面試,查文徽不負眾望,語出驚人,深得徐知誥喜愛,而機智如狗的宋齊丘趁機加以助攻,大讚查文徽之德才兼備,於是,查文徽得到了提拔重用,而他也因此欣然加入宋齊丘的小團體。
“五鬼四凶”恃寵而驕,仰仗李璟的恩寵而橫行霸道,無一例外,都是有才無德,有文化的流氓。
“清流黨”十分鄙視他們的為人,例如孫晟,就公開辱罵馮延巳等人,說他們是金盃玉盤盛狗屎。
特別注意:此前我把孫晟稱之為“先帝黨”,是為了在時間和發跡過程上與“太子黨”加以區分,而現在把他歸為“清流黨”也僅僅是為了強調他們與“五鬼四凶”(“太子黨”核心)的矛盾衝突,因為嚴格來講,“清流黨”內的有些人也不怎麼“清”(如孫晟也動過篡改遺詔的念頭),而且他們也不怎麼“黨”。對南唐政治派系的劃分,要以不同時期、不同主要矛盾為基調,所以之前是“先帝黨”VS“太子黨”,而從現在開始,就變成了“清流黨”VS“五鬼四凶”。時間節點是李璟正式登基。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璟登基後,“五鬼四凶”獲得了火箭提拔,以馮延魯為例,從禮部員外郎的小官,先提拔為中書舍人,繼而兼勤政殿學士。
禮部員外郎在五代時是“從六品上”的小官,而中書舍人也只是一個“正五品”,如果僅僅看官階,似乎也不算什麼火箭提拔,要想搞清楚馮延魯的“火箭提拔”,還需對當時的官制有一定了解:
古代的中央官制從西漢開始一直到隋朝,逐步形成了“三省六部制”,到了唐朝加以完善,此後一直沿用的清朝末年,足見這種組織架構的合理性。
簡單來說,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門下省主要負責稽核;而中書省則負責釋出詔書。
因此,中書省成為了最高權力中樞,如果按實力排名,三省的排名應該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在唐朝,皇帝要想讓宰相之外的人參與宰相的工作,就要給此人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意思是可以像中書省、門下省的長官一樣參與政事的討論。
禮部員外郎,隸屬尚書省吏部,而中書舍人顯然隸屬中書省。所以把馮延魯從尚書省轉到中書省,就等於把他從邊緣地帶轉移到了實權強力部門,明顯是提升。
再者,中書舍人雖然品級不高,但他的主要工作是幫助皇帝起草詔書,工作崗位的要求是既具有卓越的文字水平,又必須是值得信任的同志。
另外,“勤政殿學士”這個頭銜,也非常巧妙。後唐明宗李嗣源時期,權臣安重誨設定“端明殿學士”,品級雖然很低,但他的工作是為皇帝翻譯詔書、奏章,並可以直接與皇帝私下密談,其設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制衡文武百官,典型的“位卑權重”。不同的朝廷有不同的叫法,如“端明殿學士”、“資政殿學士”,“勤政殿學士”,名字不同,但工作性質是完全一樣的。
也就是說,馮延魯的提升是暗升,從邊緣崗位提拔到皇帝身邊,直接進入到最高權力的最核心位置,且深受皇帝信任,成為皇帝的“自己人”,甚至被用作制衡宰相的工具。
當馮延魯被提拔的訊息傳來,時任江州觀察使的杜昌業不禁感嘆,說馮延魯僅靠著溜鬚拍馬,一句話惹得皇上高興了,就驟升高位,那麼皇上該如何酬謝為國家建立功勳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