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凶五鬼】
由於徐知誥的偏愛,李璟長時間以來都沒有享受到“儲君”的待遇,首先,是沒有受到良好的崗前培訓,沒有取得“皇帝上崗執照”,使其個人能力不達標;其次,是沒有真正組建一支德才兼備、值得信任的嫡系力量。
這就註定了李璟是一位極其弱勢的新君, 由此也就決定了他在初期必然是一位處處妥協退讓的好好先生、老好人,一副軟弱怯懦的形象。
比如,在遺詔頒佈後,已經成為南唐皇帝的李璟遲遲不敢駕坐金鑾殿,表示謙遜,以至於他的首席幕僚馮延巳要一天四次地勸他早日走上工作崗位;同時,李璟還多次公開表示要把皇位讓給弟弟李景遂,甚至下詔封他“皇太弟”;
再比如, 李璟對各級官員都不敢直呼其名。
而李璟深以為依賴的,就是那些曾經在他身邊(齊王府)工作過的人,這也是李璟屈指可數的“嫡系”親信,李璟對他們更是毫無底線地綏靖、縱容。
比如陳覺,自李景遷死後,老奸巨猾的陳覺認為奪嫡之爭局勢不明,他不敢像宋齊丘那樣涉險弄潮,於是選擇了明哲保身,長期稱病在家,一連幾個月不出家門,躲開立儲的渾水,直至徐知誥的遺詔頒佈,他才外出視事,因此被蕭儼上疏彈劾,指責他居心叵測,請求治罪,被李璟否決。
再比如馮延巳、馮延魯, 私自篡改遺詔, 加上“允許民間自由買賣兒女”一條, 同樣被蕭儼抓了個人贓並獲,鐵證如山,然而李璟不但以詔書已經發布為由拒絕收回成命,還對馮氏兄弟篡改遺詔的行為不聞不問。
在當時,南唐朝廷的文官集團分成兩大陣營,分別是以宋齊丘、陳覺、魏岑、馮延巳、馮延魯、李徵古、查文徽為代表的“太子黨”,和以蕭儼、孫晟、常夢錫、韓熙載、江文蔚、李德明為首的“清流黨”。
最為諷刺的是,當初竭力反對李璟的宋齊丘,居然成了“太子黨”的靈魂人物。兩個派系之間明爭暗鬥,貫穿李璟一朝始終。
在此,我們先簡單地一睹“太子黨”的風采。
相傳,舜帝把四個凶神流放到四方,他們分別是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民間稱之為“四凶”,常用來比喻惡名昭彰的大壞蛋;而“五鬼”又被稱作“五瘟使者”,是民間傳說中的五位瘟神。在當時的淮南,人們則用“四凶”、“五鬼”來比喻“太子黨”的幾位骨幹成員。
其中,陳覺、魏岑、馮延巳、馮延魯被人們合稱為“四凶”,再加上一個查文徽,被合稱為“五鬼”。
陳覺, 毋庸贅述;
魏岑
祖籍為鄆州(今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是個著名的驢友,年輕時自費遊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後來為躲避戰亂而來到淮南,在地方官府謀得一個小小的臨時工的職位。魏岑的記憶力非常出色,且非常善於察言觀色、精通阿諛諂媚,他主動討好政壇大佬宋齊丘,最終得到了宋齊丘的大力提拔,成為宋齊丘黨羽。他拍馬屁的功力堪稱一絕,後文會詳述。
馮延巳、馮延魯
二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將門之後,父親馮令頵是揚州的一名軍官。馮老爺子治軍嚴格、愛兵如子,很得軍心,那一年,副將發動兵變,在軍營裡放火作亂,當大火即將蔓延到馮令頵軍帳的時候,亂兵自發地扔掉武器,轉而幫馮老爺子救火,足見其在士兵心目中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地位。
而在當時,年僅14歲的馮延巳孤身一人,勇闖龍潭虎穴,前往失陷的城中溝通聯絡,最終穩定了軍心,平息了叛亂。自古英雄出少年,馮延巳因此深得徐知誥讚賞。馮延巳長大後,又以文雅見稱,更是掐準了徐知誥的脈搏,於是接連得到提拔,並最終安排在齊王府,成為李璟的首席幕僚(掌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