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717章 淮南滅閩之戰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7章 淮南滅閩之戰2 (1 / 2)

雙方兵力持續投入,沿建陽溪對峙,形勢越來越緊張。雙方對峙十餘天,都不敢貿然有所動作。

實際上,這種僵局對閩國軍隊是非常有利的,因為淮南軍深入敵境,客場作戰,閩軍以逸待勞,享受著充足的後勤補給。

然而“楊剝皮”楊思恭卻急於立功,催促陳望主動出擊。

陳望告訴他,說淮南大軍雖然人數略少,但來的都是具有實戰經驗的精銳部隊,將領們也是久經沙場的悍將,不可輕視,何況這一戰意義非凡,直接關係到閩國的生死存亡,我們萬萬不可草率,除非有必勝的把握,否則不應放棄消耗戰的有利局勢。

楊思恭大怒,對陳望咆哮道:“淮南軍深入我境,咱們皇上憂心忡忡,晚上都睡不著覺,把帝國命運交到你我手中。我們在兵力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卻畏縮不動,現在不趁著敵人立足未穩予以迎頭痛擊,如果淮南軍趁機逃走,你我還有何顏面回見皇上?”

隨後又假傳聖旨,命令陳望主動進攻。

陳望迫不得已,只能發動攻擊。

淮南軍大喜過望,於是“擊賊於半渡”,祖全恩率領主力部隊在岸邊阻擊,其餘將領率領輕騎突進部隊,迂迴到閩軍背後,發起夾攻。閩軍大敗,陳望戰死,楊思恭狼狽逃離戰場。

一把好牌被楊思恭打得稀爛。王延政急忙徵調泉州的王忠順、董思安等,率領五千泉州兵增援建州

這是王延政的立國之戰,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不敢說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著吧,反正福州、泉州、漳州、汀州都在盯著,淮南和吳越國也在盯著。

福州最先有所動作。

福州有位叫李仁達的禁軍將領,在元從指揮使的位置上呆了十五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心中充滿怨恨。恰逢閩國內亂,李仁達捕捉到了機會,在王延羲與王延政手足相殘時,背叛王延羲,投奔建州王延政;當朱文進弒殺王延羲的時候,他又背叛王延政,投奔朱文進,併為朱文進呈獻了攻取建州的計策,希望可以在朱文進朝廷得到重用。

叛徒也討厭叛徒。朱文進對這位反覆無常的政治投機客非常反感,竟將他罷黜,丟到福清縣(今福建省福清市)。

李仁達大失所望,鬱郁不得志。而朱文進很快就被誅殺,王延政“統一”全閩,李仁達坐立不安,唯恐王延政秋後算賬。

同樣戰慄不安的,還有著作郎陳繼珣。陳繼珣原本是王延政的部下,在手足相殘時,陳繼珣認為王延政僅有一州之地,絕非王延羲的對手,於是背叛王延政,投奔王延羲,併為王延羲呈獻奪取建州的策略,得到了王延羲的賞識,被安排為著作郎。

如今,福州歸順王延政,二人惴惴不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