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694章 佐命二臣之王殷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4章 佐命二臣之王殷2 (1 / 2)

掙錢嘛,不寒磣。

貪財嘛,這是郭威可以容忍的範疇。

與王峻的久居中央不同,王殷一直呆在魏州,與中央的交集很少,除了貪財重斂之外,倒也挑不出肉刺。

等郭威平定兗州,班師的時候,王殷迎謁於路,郭威賜宴,昔日的革命老戰友、今日的君臣,二人把酒言歡,談笑風生,盡歡而散。

罷黜王峻後,郭威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王殷,生怕他誤會,於是把王殷留在京師當人質的兒子送到魏州,向他解釋寬慰。

王殷內心忐忑不安,於是三次上疏請求赴京朝覲,理由是給郭威過生日(7月28日)。

郭威起初答應了王殷的請求,但很快就意識到這很可能是王殷對他的試探,於是趕緊派使節勸阻。

果如郭威所料,王殷在得到阻止的詔書後,也就順勢答應下來,不再來汴州。

君臣二人也從此產生嫌隙,而把二人關係推向破裂的,是另一位佐命功臣——何福進。

在佐命功臣中,何福進算是一股清流。他在後唐李存勖時期就投身軍伍,以勇武著稱,被選入禁軍,成為一名低階軍官。“興教門之變”時,何福進與符彥卿等大將是為數不多的,拼死抵抗亂軍、保護李存勖的勇士。

明宗李嗣源聽說了他的事蹟後,稱讚他是忠臣,予以提拔,掛職磁州刺史;李從珂時期,率禁軍從討魏州範延光,因功升為防禦使;

後晉被滅時,何福進也被迫隨契丹北上,走到鎮州的時候,聽說了遼太宗耶律德光暴斃的訊息,於是與李筠(李榮)、白再榮等發動了“鐘聲起義”,以佛鐘為號,最終控制了鎮州。當時,起義的主要謀劃者、組織者、實施者都是何福進,但白再榮的職位遠高於他,於是未經嚴格調查的劉知遠就任命白再榮為鎮州節度使,直到一年後,劉知遠才瞭解到了“鐘聲起義”的真相,這才提拔何福進為曹州防禦使。

郭威奉命巡邊時,何福進隨軍出征,成為郭威的部下。郭威南下爭鼎時,僅僅在劉子坡與慕容彥超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激烈衝突,對陣慕容彥超並將其擊潰的,就是何福進、李筠、王彥超等將領。

郭威稱帝后,何福進以佐命之功升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後移鎮鎮州成德軍節度使。

何福進對鎮州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任上兢兢業業,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一面抓生產,一面抓國防,為後周把守著北大門。契丹非常忌憚何福進,以至於他們南下剽掠的時候,基本都是繞著鎮州走,要麼在鎮州北面的定州一帶,要麼繞到魏州、貝州一帶。

鎮州百姓非常愛戴這位人民好領導、百姓父母官,聯名上疏,請求給何大人建立德政碑。

作為魏州王殷的鄰居,耿直忠正的何福進非常看不慣王殷的所作所為,暗中蒐集整理了王殷違法亂紀的各種罪證。

這年(953)10月,郭威決定於來年春節“有事於南郊”。按照唐朝以來的慣例,郊天的儀式都是在洛陽,後梁的朱溫開啟了在汴州郊天的先河。郭威有些犯難,於是請宰相等討論汴州郊天是否妥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