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廣開言路
郭威非常尊重客觀事實,比較謙虛,說自己行伍出身,沒什麼文化,不懂得治理國家,天下各級文武官吏,如果有利國利民的建議,可以直接向皇帝上疏,寫的時候請平鋪直敘,不要辭藻修飾——因為,朕看不懂。
廣開言路的背後,是強大的間諜情報工作。這是常被人忽略的線索。
皇上之所以會被權臣架空,是因為制度上的許可或者說是漏洞。
首先,不是隨便誰都可以給皇帝上疏的,有官階品級的限制;
其次,給皇帝呈閱的奏章,都是經過層層過濾的,比如中書、樞密院。
所以某些權勢熏天的大臣,往往截留對自己不利的奏章,甚至會殺人滅口,控制皇上的資訊渠道。例如唐僖宗西狩幸蜀時,左拾遺孟昭圖上疏勸諫,權閹田令孜就把他滅口。而最令人痛心的是,唐僖宗到死都沒見過那封奏章。
以廣開言路為藉口,理論上允許任何人直接給皇帝寫信,而且是直接交到皇帝手中,中途不經過任何中間機構或個人,除了皇帝本人,每人知道里面寫的什麼內容。
當然,可以是管理國家的建議,也可以是其他內容呀,比如檢舉揭發。總之,皇帝掌握了資訊渠道,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二,後周版三鎮連叛
嚴格來講,這一部分內容仍舊屬於內政,還有一部分屬於“外交”的範疇,但我還是把它單獨摘出來。
郭威為史弘肇等人平反,追封追贈,還要給王峻、王殷等嫡系親信優厚的賞賜,更要面面俱到地顧及到天下各藩鎮諸侯,以爭取他們對新王朝的認可。例如高行周進位尚書令,而安審琦、符彥卿則由公爵進封王爵。
藩鎮群雄基本都表示承認、歸附新興的後周王朝,但是徐州、河東、兗州三鎮是不會歸附的,這也早在郭威的預料之內,於是,後周版的三鎮連叛成為考驗後周政權的第一道大難題。
1,徐州
徐州劉贇西上汴州時,留下親信將領——都押衙鞏廷美、教練使楊溫,留守徐州。當劉贇被廢為湘陰公的訊息傳來,兩位將領頓足捶胸,“我早就說馮道不可信,我信你個鬼,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二人對劉贇一片赤誠之心,當即尊奉劉贇留在徐州的妻子董氏為主,閉城堅守,拒絕承認郭威的合法性,並派使節聯絡河東劉崇。
郭威給徐州頒佈特殊詔書,只要他們肯服從朝廷安排,既往不咎,並且保證給他們升官,每人都是刺史。
鞏廷美、楊溫斷然拒絕,奴寧不為刺史,也求主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