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雖然來勢洶洶,卻虎頭蛇尾,自行撤退。
首先,契丹大軍在內丘城遭到了頑強抵抗。內丘城小而固,契丹大軍一連五日無法攻下,且傷亡慘重。後來是因城裡的五百守軍投降,契丹才將內丘城攻下,隨後屠城。雖然斬獲頗豐,但契丹死傷慘重,耶律阮沒有足夠的號召力,只能見好就收。
其次,是發生了一系列的“妖異之事”。
那時發生了月食,遊牧民族對月食的恐懼不亞於中原人對日食的恐懼;據記載,契丹的軍營中也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靈異事件。這些怪事導致契丹軍心不穩,與第一個原因一樣,耶律阮缺乏絕對的管控力,因而選擇退兵。
第三,是因為後漢已經及時作出了反應,派郭威掛帥巡邊。遊牧民族一貫以來都是以剽掠為主,奉行的是敵進我退之戰術。耶律阮的戰略目的是來鍛鍊隊伍、樹立威望的,他沒有意願、更沒有實力吞併河北,所以既然中原派出大軍,耶律阮也就滿載著戰利品,打道回府了。
耶律阮退兵時,已經向後漢派來了和解使節。使節還未趕到汴州,劉承祐就已經遇弒了,而中途接待這位契丹和平使節的,是郭威的親信將領——劉詞。那位跟隨郭威平定河中李守貞,臨危不亂,抵擋住“王三鐵”偷營劫寨的將領。
看到這兒,“陰謀論”的支持者們會豁然開朗,“原來如此!”
所有疑問迎刃而解:郭威為什麼敢磨磨蹭蹭,置河北危急於不顧?因為河北根本就不危急,耶律阮走了,還給郭威打了招呼。郭威集團故意誇大契丹的威脅,迫使後漢朝廷給他更大、更多的權力和資源,典型的挾洋自重。
我們不可以武斷地說郭威與耶律阮之間有什麼骯髒齷齪的秘密協定,但政治家之間的默契還是有的。
當然,即便是沒有這種默契,契丹人沒有故意配合郭威的演出,也沒關係,因為這出戏的主角是郭威。只要契丹是真心實意地回家就可以了,剩下的工作郭威可以獨自完成。
南方諸國亂了,北方契丹走了,郭威推翻後漢的工作基本沒有了外部干擾。
2,內部排雷
對於郭威來說,外部的威脅基本不用刻意經營,任其自生自滅的便是。真正需要他調動腦細胞的,是國內的三個隱患。
2.1徐州劉贇
“澶州兵變”的時候,劉贇還在宋州逗留。留守汴州的王峻、王殷在得知兵變後,第一時間派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趕赴宋州,“保護”劉贇,防止他不出意外。
郭崇威率領精銳騎兵突然出現在宋州城下,劉贇大吃一驚,急忙緊閉城門,然後登上城門樓,向郭崇威喊話,詢問他的來意。
郭崇威槍掛得勝鉤,拍馬向前,拱手施禮道:“只因澶州突發兵變,詳情不明,郭大帥怕您誤會,更擔心沿途再有不測,故而特意派我前來護衛!”
您要不來,我哪裡會有什麼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