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沿途嚴肅軍紀,禁止騷擾百姓,並向汴州發去安民告示,向人們解釋“澶州兵變”,請大家不要驚慌。
12月25日,郭威抵達七里店。
宰相竇貞固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趁機勸進。郭威表示“不要不要……”
這是謀朝篡位的一般流程,百官、地方藩鎮諸侯上表勸進,然後反覆拒絕、反覆勸進、以死相逼,最後,新皇上才會迫不得已、極不情願、非常痛苦地宣佈登基稱帝。
郭威一方面是按照流程,循序漸進,另一方面,也是因前期工作尚未完結,步子還是要一步一步地走,以免拉胯。
1,外部環境
1.1南方諸國
自從“明宗盛世”以來,“十國”的小朋友們已經淡出娛樂圈,很少出鏡,僅在晉遼大戰末期,後蜀充當了醬油男、淮南跑了個龍套。如今也是如此。
在整個“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歷經梁、唐、晉、漢、周,換了5個朝代,由8姓14帝輪替,足見其動盪程度。
而“十國”的地方政權相對比較穩定,基本是一家一姓傳承,例如南楚馬氏、吳越錢氏,他們的開國君主與朱溫同歲,在唐末共同創業,白手起家,南楚馬氏政權最終被終結,而吳越錢氏則一直存活到北宋。
南楚馬氏政權亡在馬殷的兒子手中,吳越錢氏政權亡在錢鏐的孫子手中。而同時期創業的曾經最成功的大佬——朱溫,墳頭草都老高了。
“十國”的穩定只是相對於中原王朝的“五代”而言,其實內部亦有波瀾壯闊的故事,例如宮廷政變、合縱連橫。
比如晉遼大戰時期,淮南對中原垂涎三尺,卻因陷入福建戰事而分身乏術,雖然未能如後蜀一樣從中原討到便宜,但淮南也就此滅掉了閩國,吞併了福建王氏政權。
幾乎於此同時,南楚馬氏政權也發生內亂,馬氏兄弟手足相殘。剛剛趁閩國內亂而吞併閩國的淮南,如同飢餓的禿鷲,立刻把魔掌伸向西側的鄰居,對南楚發起攻擊。南楚急忙向後漢緊急求援。
此時劉承祐已經涼涼,後漢的實際當家人是郭威。郭威派陳思讓率軍越境進入淮南境內,只給陳思讓一個最高指示:牽制淮南援軍,儘量阻止淮南勢力向南楚的滲透。至於具體的軍事行動,則由前線統帥自己決定,便宜行事。
前有閩國內亂,後有南楚內亂,淮南勢力強勢介入,遏制淮南是後漢、吳越、荊南等周邊各勢力的一直利益訴求。己方勢力的共同介入也使得淮南的擴張之路阻力重重,陷入戰爭泥淖,也就為中原的政權更迭提供了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
1.2契丹
郭威率軍巡邊的原因就是契丹的入侵,而從12月1日郭威發兵汴州,一直到12月20日發生“澶州兵變”,再到之後郭威返回汴州改朝換代,似乎契丹的威脅已經被人們遠遠拋在腦後,好像中原已經棄河北於不顧,任由契丹肆虐。
真相併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