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等“舅族群小”們不斷地在李太后和劉承祐面前打小報告,詆譭史弘肇、楊邠。李太后還算明智,雖然漸漸地討厭史弘肇、楊邠,但仍會顧全大局,埋怨歸埋怨,但她對史弘肇、楊邠的忠心是沒有懷疑的。
劉承祐則不同了,因為他年輕,不氣盛叫年輕人嗎?
他18歲登上皇位,躊躇滿志,正要大展宏圖,幹出一番作為,名垂青史,豈料這些顧命大臣們把自己架空。在他眼中,史弘肇、楊邠就是曹操、司馬懿、朱溫!他絕不做漢獻帝,他要反擊。
“舅族群小”們也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劉承祐身上。
楊邠似乎覺察到了一絲危機,於是在乾祐三年(950)4月,楊邠主動提出辭職,要辭去樞密使之職。
當然,這只是他對皇上的一種試探。
劉承祐對此也非常謹慎,假如他一口答應,那麼楊邠很可能就藉機造反叛亂。這時候,宣徽北院使吳虔裕勸劉承祐答應,並說某些老同志也該讓出領導崗位,讓年輕人有機會歷練歷練。
隨後,劉承祐將吳虔裕貶官外放,並給楊邠遞話:“樞密使對帝國至關重要,舍卿其誰?愛卿忽然有此辭呈,簡直莫名其妙,莫非是有人離間咱們君臣?”
果然,楊邠不再提辭職一事。
劉承祐暗鬆一口氣,心說果然是試探!還好自己睿智。
在這個月,發生了“4月酒局”事件,次月又發生了“5月酒局”事件。“5月酒局”是三司使王章攢的局,事後王章也想辭職,下放到地方,以躲避矛盾日趨尖銳的中央,還是史弘肇、楊邠共同把他勸住的。由此也可以間接證明,一個月前楊邠的“辭職”就是在試探皇上。
“某些人”疑似連夜打造武器鎧甲,不僅平時囂張跋扈,不把皇上放在眼裡,還敢試探皇上……你們到底想鬧哪樣?
“舅族群小”也不斷地挑撥刺激,劉承祐終於下定決心,要先發制人,剷除潛在的叛亂分子,同意了李業等人謀殺史弘肇、楊邠等人的驚天計劃。
後世的我們無論從哪個角度、用什麼樣的眼光去審視,這個計劃都可稱為糟糕透頂。計劃很簡單,也很粗暴,具體分三步:
第一步,利用上朝的機會,埋伏勇士把史弘肇、楊邠、王章等人團滅;
第二步,是把上述幾人在京師的妻兒老小團滅,滿門抄斬;
第三步,是派人到河北,把郭威等餘孽幹掉。
然後,天下太平。
在劉承祐看來,這份計劃簡直堪稱天衣無縫,於是將之密奏李太后。
李太后大驚失色,“孩兒啊,你想幹啥?誅殺朝廷命官,而且還不是一個兩個,你要慎重啊!跟宰相們討論過了嗎?”
李業在旁邊說道:“先帝早就說過,國家大事最好不要老問那些文人,他們膽小如鼠,瞻前顧後,難成大事!”
李太后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認為劉承祐等人太過於魯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