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660章 風暴前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0章 風暴前夕 (1 / 2)

1,斬首“關係戶”

李太后有個老朋友,想把兒子安排進禁軍序列,當然,這也是李太后本人的意思。當時,主管禁軍的正是史弘肇,史弘肇的做法讓人驚掉下巴:他直接把這個“關係戶”斬首。

2,打壓“舅族”

李太后的親弟弟李業,劉知遠把他安排在宮中做事,劉承祐也非常信任自己的這位小舅舅。正巧,宣徽使出現空缺,李業就想得到這個位置。

宣徽使,這個官職的出鏡率非常高。唐朝中期(唐憲宗)設定,最初是由宦官擔任,負責宮裡工作人員的人事排程以及朝會、祭祀、國宴等準備,再有就是檢查各地諸侯藩鎮、外邦進貢的貢品。

可能跟我們常戲謔的“太監大總管”相類似,總之,是典型的“事簡官尊”的美差,還是個肥差,因為管著人事,所以賄賂不絕;又負責查驗貢品,可以雁過拔毛;品級又高,與宰相、樞密使是平起平坐的;更是可以接近皇上,深得皇上信任的位置。

所以自唐末以來,宣徽使常與樞密使一起出現在各大宮廷政變的主謀人員名單中。

自後梁開始,樞密使、宣徽使也不再是宦官的專利,改由皇帝的嫡系親信擔任。

李業想當宣徽使,得到了皇上劉承祐、李太后的大力支援。劉承祐、李太后紛紛給宰相暗示,蘇逢吉絕頂聰明,心說您不用暗示,我都想推薦,咱們是一條船上的戰友呀。於是,蘇逢吉等文官集團也一致推薦李業同志。

然而史弘肇、楊邠卻大力阻撓,說官員的升遷應該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循序漸進,即便是皇親國戚,也不能越級升遷。在“李濤案”之後,楊邠凌駕於宰相之上,對官員任免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李業未能如願以償。

李業恨的咬牙切齒,而皇上和李太后此時還只能躲在幕後,不方便直接出面,於是也只能生悶氣。

3,壓制“群小”

如史弘肇、楊邠所說,按照規章制度,最應該升任宣徽使的,應該是客省使閻晉卿,卻也遭史弘肇、楊邠的壓制,久久予升遷;

樞密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贊、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等,也都深受劉承祐信任,他們也無一例外遭到了人為壓制,久久不得升遷;

原青州節度使劉銖,在任貪暴,朝廷藉著平定三鎮後的“乾坤大挪移”,想把他調進中央,又怕他拒詔不受代,恰逢南唐在東南邊境搞事情,朝廷派郭瓊率領禁軍進駐青州,聲稱是支援沂州、密州前線,劉銖非常恐懼,這才動身前往汴州。

劉銖進京後,就應該在禁軍序列中安排一個職位,但史弘肇、楊邠卻選擇性遺忘,一直不給他編制,劉銖從副省級幹部淪為了北漂、無業遊民。

這些人都對史弘肇、楊邠等當權者充滿怨言,特別是劉銖,經常在背後對二人破口大罵。

4,禁止打賞

乾祐三年(950),劉承祐結束了三年的服喪期,開始聽音樂、觀歌舞。封箱三年的皇家曲藝團也終於開張,表演得尤為賣力氣,劉承祐非常高興,當場給戲子伶官們打賞了不少錦袍玉帶。

戲子伶官們非常懂事,拜謝完劉承祐之後,還要去叩謝史弘肇。

不料,史弘肇卻勃然大怒,罵道:“將士們在邊疆浴血奮戰,九死一生,都沒有絲毫賞賜,你們有什麼功勞,也配得到這些賞賜?”隨後將這些賞賜全部奪走,送還國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