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659章 斂財能手王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9章 斂財能手王章 (1 / 2)

王章斂財的手法深得孔謙真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首先,是節流。

長期從事財務工作的王章,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善於發現細節,然後抓大放小,縮減財政開支。

什麼是大?戰爭。除此之外,一切公款開支都要縮減。

其次,是開源。

錢不僅要省,更要掙。

按照當時的慣例,百姓在向官府繳納稅糧時,需多繳2%的“雀鼠耗”,而王章則下令提高到20%,稱之為“省耗”,直接翻了十倍;

當時的“短陌錢”是80當百。關於“短陌”、“足陌”,前文已有詳細講述,簡言之,以80文錢當100文錢流通,官府予以認可。王章獨創了“省陌”,即百姓向官府交稅的時候,以80錢當100錢,而當官府需要向百姓支付時,則以77錢當100錢,一出一入,3.75%的手續費;

數學題,直觀感受是3%的手續費,即(8077)÷100×100%,其實這跟100沒關係,略加解析:官府用77錢換百姓80錢,每80錢損失3錢,而不是每100錢損失3錢,所以應該是(8077)÷80×100%=3.75%,3個點兒太溫柔,王章比你想象的更狠。

第三,為了維護官府壟斷經營的利潤,王章與史弘肇、楊邠等多部門聯合協作,制定了堪稱史上最嚴的緝私令,嚴格禁止民間私鹽、私酒、私礬交易,凡是敢販賣一粒鹽、一滴酒、一塊兒礬的,一律斬首;

第四,剋扣工資。

王章的剋扣物件是文官,對於軍人的軍餉,自然要全額照發,而對於文官的俸祿,不僅要以次充好,還要剋扣,謂之“抬估”;

最後,每當有百姓發生田產糾紛,必令當地官員進行全州範圍內的複檢複查,名為嚴格查清產權糾紛,實際則是藉機查“隱田”,說白了就是追查偷稅漏稅。

總之,王章的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國家府庫確實充盈了,但老百姓可就慘了。史籍記載,“天下由此重困”,“民甚苦之”。

3.2與文官集團的恩怨

在對待文官的態度上,王章與史弘肇、楊邠的步調一致,都是十分的輕蔑、反感。王章曾多次公開表示,“國家養這幫文人有什麼用?給他一個算盤,他都不會用,還能幹點兒啥?”

比如上文提到的“抬估”,就是王章針對文官集團的盤剝。在當時,官員們的俸祿又多種組成形式,比如現金、絹帛、糧食;而糧食也分三六九等,根據糧食的質量摺合不同的價格。

王章在發放糧食的時候,把優質糧食分給軍隊,而把劣質糧食發給文官。雖然發的是劣質糧食,卻要按照優質糧食進行折算,在此之上,王章還要故意抬高其估值。這就是上文提到的“抬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