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弘肇的判斷跟蘇逢吉一樣,認為當今之勢,有進無退!
劉知遠這才沒有調回史弘肇。
史弘肇也轉換了一下思路,改軍事進攻為政治誘降,派部將李萬超遊說翟令奇,結果翟令奇真的就開城投降了。澤州光復,天井關的大門被開啟了。
在黃河岸邊,崔廷勳、耿崇美、拽剌,集結了所有兵力,反攻河陽。擁立過“大梁天子”的起義軍首領張遇兵敗被殺,透過兵變佔領河陽的武行德也被打敗。武行德退入城中,閉城堅守待援。
拽剌打算強攻,崔廷勳勸道:“算了吧。大遼主力都已經走了,我們要這座孤城有什麼用?等著被劉知遠的援軍包圍嗎?”等到接到史弘肇佔領澤州的訊息後,拽剌、崔廷勳、耿崇美果斷解除包圍,退到懷州。
隨後,崔廷勳等為了避免被劉知遠戰略合圍,為契丹儲存有生力量,及時向被做戰略轉移。說白了,棄城逃跑。
當他們途徑衛州時,大肆劫掠。留在黃河以南的其餘部隊也紛紛效仿,爭相為契丹儲存實力。
史弘肇與武行德勝利會師。
也就是說,史弘肇憑藉自己這點微薄的先鋒部隊,已經幫劉知遠開啟了通往洛陽的道路,掃清了沿途障礙,而按照郭威的建議向西繞的劉知遠主力,此時還未抵達晉州,前路依舊危機四伏。
劉知遠派人去河中府,遊說河中護國軍節度使趙匡贊(趙延壽之子),告訴他契丹人已經把他爹趙延壽逮捕了,不要再為契丹人賣命了,歸順劉知遠吧。
契丹人任命的絳州刺史李從朗刺史也並未歸順,仍效忠於大遼。
這就可以看出來郭威的這條路線有多兇險了:絳州在晉州與陝州之間,是隻攔路虎;河中則在整條路線的西側,威脅側翼。
劉知遠派大將白文珂攻打絳州,久攻不下,於是親自來到城下,向李從朗分析利害。最終,李從朗獻城投降,絳州和平解放。
崔廷勳、耿崇美的逃走,意味著耶律德光當初為了遏制劉知遠南下而佈置的“第一島鏈”徹底灰飛煙滅,洛陽留守劉晞也先一步棄城逃跑。隨著劉知遠集團的步步逼近,汴州留守蕭翰成了契丹人全村的希望,黃河以南幾乎就剩他自己了。
蕭翰在汴州的這些日子裡,幾乎沒幹什麼人事。當時皇宮裡還有後晉時代的五十多名宮女,蕭翰很開心,“我全都要!”他命令宦官張環交出,張環拒絕。蕭翰便派人強行砸開宮門,將宮女們全部搶走,然後把張環抓起來,用燒紅的鐵條酷刑伺候,最終,這位堅貞不屈、恪守原則的正直宦官,肚子被燒穿,內臟潰爛而死。
現在,汴州已經成了一座孤城,即將面對劉知遠的南下主力。蕭翰也做出了一件極為正確的事:戰略轉移,為契丹儲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