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594章 三大戰役之滹沱河戰役4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94章 三大戰役之滹沱河戰役4 (1 / 2)

後晉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河北地區的水災使得契丹援兵無法及時趕到,久陷蠻虜的漢人眷戀故土、人心思歸,後晉朝廷實施政治誘降在先……趙延壽迴歸,簡直就是水到渠成,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馮玉派洺州的一名將領趙行實充當中間聯絡人。這位趙行實是趙延壽曾經的下屬,巧了,跟他爹重名,趙德鈞原名也叫趙行實。

趙延壽有模有樣地跟後晉朝廷討價還價,有鼻子有眼,最後,趙延壽在信中表示: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久陷蠻虜,頗思故土,只是契丹看管甚嚴,事情非同小可,請朝廷務必出動大軍前來接應,王師一到,我就脫身南下!

言辭誠懇親切,所言句句在理。後晉朝廷看完信件,感動地一把鼻涕一把淚,歸來吧,歸來吧,浪跡天涯的遊子。於是再派趙行實前去秘密接洽,商討具體的會師日期。

這是契丹人的引蛇出洞之計。

遊牧民族善野戰,中原人善守城。這一點在之前的戰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野外,中原人會被遊牧騎兵打得潰不成軍,而一旦轉入城池攻堅戰,遊牧軍隊就會喪失騎兵作戰的一切優勢;而被拖入僵持階段後,遊牧僕從諸部則會因戰利所得低於戰爭成本而選擇脫離大部隊,這時候,就是中原人反擊的階段。

有人說是因為草原民族不會攻城。其實如今的契丹已經擺脫了這個束縛,前有盧文進,後有趙延壽,無數的漢人降將早就把最先進的攻城技術帶進了草原,契丹人已經學會攻城了。

攻城戰的人員成本是非常高的,一般來說,攻城方要做好10比1的戰損比,遇到易守難攻的險要關隘或城池,甚至100比1也未必能攻下。所以《孫子兵法》才把攻城列為最下策。

總結了前兩次的經驗教訓,耶律德光設計了一盤大棋,制定了引蛇出洞的策略,即想辦法把後晉主力引誘到曠野荒郊,展開一場大決戰,利用野戰殲滅後晉的有生力量,畢其功於一役。

戰役開始時,舉全國之精銳洶洶而來的契丹人連吃敗仗,進一步助長了後晉的驕兵情緒。“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豐功偉績讓馮玉、杜重威等人心猿意馬,連石重貴都坐不住了,準備發動一次全面地、主動地進攻,其戰略目標是消滅契丹!

在開運三年(946)10月14日這天,石重貴運籌帷幄,沙場秋點兵:

任命杜重威為北伐總司令(北面行營都指揮使),李守貞為總政委(兵馬都監),另有安審琦、符彥卿、皇甫遇、梁漢璋、宋彥筠、王饒、薛懷讓等一大批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

下詔之日,石重貴難掩胸中的豪情壯志,激動萬分地向全天下宣佈道:

“要想天下太平,總共分幾步?答,分三步。第一步,先取瀛、莫,安定瓦橋關以南;第二步,收復幽雲十六州故土;第三步,徹底消滅契丹。”

然後宣佈將蠻酋耶律德光列為國家A級通緝犯,凡是擒獲耶律德光的,賞上鎮節度使,賞錢一萬貫,賞絹一萬匹,賞白銀一萬兩。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在商量北伐統帥人選的時候,石重貴提議讓杜重威掛帥,李守貞為副。馮玉、李崧舉雙手贊成。趙瑩選擇了沉默,散會後,趙瑩私下找到馮玉、李崧,大意是說杜重威此人言過其實、難堪大任,然而他的貪婪卻像無底洞,這種人是不能重用的,特別是不能交給他兵權,建議由李守貞同志單獨掛帥。

趙瑩的提議被馮玉等“親舊幫”一口回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