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恩不聽。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張從恩臨走時,任命節度副使趙行遷權知留後,並讓自己的親家、大將王守恩與高防一起輔佐趙行遷。
如今,高防與王守恩做內應,聯合大將李萬超,率眾衝進帥府,誅殺趙行遷,推舉王守恩為潞州留後。王守恩誅殺了契丹使節,隨後率領潞州西昭義軍全體軍民歸順劉知遠。
潞州,自朱溫與李克用爭天下的時候,就是明星城市,只因它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扼守著進出太行山的南北咽喉地帶,是汴州與河東之間的必爭之地,得潞州者得主動權。因此,潞州也成為耶律德光圍堵劉知遠的“第一島鏈”的重中之重。
然而這個“第一島鏈”卻在十天之內紛紛瓦解,這令耶律德光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也讓耶律德光的大遼國上空佈滿了一層陰雲。
反抗契丹的熱情空前高漲起來,順著“第一島鏈”迅速蔓延,地圖上的“大遼”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萎縮。
澶州人民不堪忍受契丹暴政,奮起反抗,起義軍首領王瓊率領一千餘名部眾,趁夜發動襲擊,佔領南城(即德勝寨南城),隨後渡過黃河,向北城發動攻擊,將契丹大將耶律郎五包圍在城中。
耶律德光大驚失色,急忙命令杜重威、李守貞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同時調兵遣將,解救耶律郎五。
王瓊暫時解除包圍,撤退到安全地帶,派弟弟王超向劉知遠求援。
劉知遠給予了王超豐厚的賞賜,但來不及救援澶州,王瓊就已經兵敗被殺。
在帝國西面,延州彰武軍發生兵變,三軍擁戴高萬金之子高允權威延州留後,攻擊節度使周密。
高萬興、高萬金兄弟原為李茂貞部下,朱溫弒殺昭宗後,兄弟二人發動兵變,從關西集團叛投朱溫,朱溫授予高萬興“鄜延招撫使”,後將鄜、延、坊、丹四州劃成兩個軍鎮,使其兄弟二人各領一鎮。
高萬金死後,朱溫以高萬興兼領二鎮,終後梁一代,高萬興累加太師、中書令、爵封北平王。
後唐時,高萬興病逝,其子高允韜襲位,後移鎮滑州,削弱了高氏在延州的勢力。李從珂時期,高允韜病逝。
石重貴時,任命周密為延州節度使。周密到任後,只知魚肉百姓,很不得民心,於是誘發兵變。高萬金的兒子高允權此時恰巧在延州做文職工作(錄事參軍),眾將認為高氏幾代人都在延州做節度使,於是推舉他做留後。
高允權向劉知遠呈遞奏章,表示投降歸附。劉知遠命他釋放周密,大家要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契丹。周密遂放棄抵抗,也投奔到河東,歸附劉知遠。
受延州的影響,丹州指揮官高彥珣亦誅殺契丹人派來的刺史,接管丹州事務,並向劉知遠表示歸附。
各地軍民紛紛歸順劉知遠,劉知遠的腰包捉襟見肘。當然,開大會的時候還是要講民族大義,給大家灌點兒心靈雞湯,但人總是要吃飯的,軍人是要軍餉的,不遠千里來投奔,沒點兒賞賜怎麼行?
劉知遠就跟幕僚們商議,打算向河東人民徵收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