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610章 劉知遠稱帝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10章 劉知遠稱帝2 (1 / 2)

事實上,“劉知遠稱帝”是在耶律德光計劃之內的事件,契丹最起碼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杜重威攜中原勁旅悉數歸降,被暫時解除武裝,中原境內幾無可戰之兵,對契丹鐵騎談虎色變,各地藩鎮紛紛上表稱臣歸順,此時的契丹無論是從軍事上、還是從政治上,都對河東劉知遠呈現出巨大的優勢。

耶律德光認為應該趁此機會,奮滅晉之餘烈,一鼓作氣,吃掉河東。快刀斬亂麻,避免夜長夢多。耶律德光已經意識到了契丹人不被歡迎,所以他才更急於吃掉劉知遠。

耶律德光過分迷信武力,民怨沸騰,他的解決辦法不是去化解“怨”,而是去屠殺“民”。我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但我能解決你。

在攤牌之前,耶律德光調兵遣將,把守進出河東的險要關口,並派軍進逼太原,隨後才向劉知遠攤牌,將他逼反。

最有意思的是,在最開始,劉知遠向契丹表示臣服時,耶律德光大張旗鼓地下達詔書褒獎,號召全國人民向識時務的劉知遠同志學習,負責起草詔書的官員把詔書草擬完畢,呈報給耶律德光過目,耶律德光提起筆來,在“劉知遠”三個字前加了一個“兒”字。

在得知劉知遠稱帝后,耶律德光迅速做出反應,任命翻譯官(通事)耿崇美為潞州西昭義軍節度使、高唐英為相州節度使、崔延勳為河陽節度使,牢牢遏制住河東劉知遠南下的勢頭。

一場問鼎中原之大混戰再一次打響。

耶律德光之所以保留石重貴,很大原因就是給中原埋雷,道理就跟後來的金國俘虜徽欽二帝一樣。只要石重貴還健在,任何一箇中原人(比如劉知遠)的稱帝行為就可以被冠以叛逆。

劉知遠深受其毒,因此在稱帝時不敢改國號,仍然沿用“晉”,只改了年號,改開運四年為“天福十二年”,沿用了石敬瑭時期的年號。因為否定石重貴是劉知遠的法理基礎。

所以也有人矯情,說劉知遠應該算作後晉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蛋疼。

劉知遠詔告天下:各地應契丹要求搜刮百姓錢財的違法行為,立刻停止;凡是被脅迫當各地軍政長官的漢人,立刻來太原報到,拜碼頭;凡是契丹長官、使節,一律就地誅殺!

劉知遠成了中原人反抗契丹運動的領袖,各地官員紛紛表示歸附。

在晉遼大戰期間,石重貴曾下令組建“天威軍”,規定每七戶出一兵,其餘六戶出錢資助。但是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天威軍根本談不上任何戰鬥力,因此一年之後就被裁撤。但是朝廷要求每七戶出錢一萬,用以資助正規軍,而他們之前製作的武器鎧甲等也全部被收繳充公。

朝廷的這次裁軍很不成功,把收繳物資、錢財作為了工作重點,而對於戰士的安置工作卻不管不問,於是,很多天威軍成員流落深山老林,成為了土匪強盜。

耶律德光入主汴州後,把契丹的貴族子弟、親信侍從們放到各鎮、各州,充當節度使、刺史。然而這些空降到地方的一把手們,根本不懂得治理,不瞭解風土人情,更不屑於去學習、鑽研,一門心思地放在搜刮錢財方面,像一隻只貪婪的吸血鬼,根本不顧百姓們的死活。

於是,各地均爆發了起義,規模從幾百人到幾萬人不等,原天威軍成員成了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