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安頓下來,契丹貴族就在綽諾錫裡的帶動下,紛紛來石重貴家裡搶女人,其中就包括石重貴最寵愛的寵姬趙氏、聶氏,石重貴“不勝其憤”,卻也無可奈何。
同時,李太后生病。契丹人連飲食都不供應,更不要說醫藥了。太后的病只能乾耗著,耗了半年,終於病入膏肓。這位李嗣源的女兒、石敬瑭的妻子、大晉太后,只能躺在床上慢慢等死。
她老淚縱橫,仰天痛哭,在臨終前,她用最後的力氣戟手南望,大罵杜重威、李守貞,“如果死後沒有陰間,還則罷了;如果真有陰曹地府,我一定到閻王爺面前告你們的狀!”隨後又對石重貴說道:“我死之後,無論如何,也要把我的骨灰送到范陽佛寺(位於幽州境內),那裡好歹是中原,不要讓我在蠻夷之地當孤魂野鬼!”
言罷而薨。
石重貴與馮皇后、宮女、宦官等一行人,披髮跣足,抬著棺材到了所賜的田中,將太后遺體火化,連同安太妃的骨灰一起掩埋。
馮皇后,在來回搬家途中,曾打算與石重貴一起服毒自盡,派人幫忙找毒藥,卻一直沒有找到,也就沒死成,而她最後的結局也成為謎團,史書只說不知所終。
到了後周年間,據從契丹來到中原的漢人說,石重貴與馮皇后、諸皇子都還健在,活得挺滋潤的。
石重貴究竟在契丹活了多久?
據範質撰寫的《晉朝陷蕃記》,石重貴在建州苟且偷生了十八年,一直活到了北宋建立。後晉滅亡的時候,範質是翰林學士,石重貴和李太后的降書順表就是由他起草的,作為後晉滅亡的重要見證人,他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內幕。
《舊五代史》對石重貴的評價比較中肯,說他是“中人之才”,也就是說他既不聰明絕頂,也不是腦殘智障,就是一般人而已。能力並不出眾,也許做個太平天子還勉強湊合,可他運氣不好,“嗣將墜之業,屬上天不祐”,點兒背,而且還趕上了連年天災,在這個時候卻與強國翻臉打仗,更親小人、遠賢臣,不聽忠言良策。
“奢淫自縱,謂又泰山之安;委託非人,坐受平陽之辱。”最終是“族行萬里,身老窮荒”。
最後,《舊五代史》酸溜溜地說道“自古亡國之醜者,無如帝(石重貴)之甚也”。說石重貴是自古以來亡國之君中最慘的。還補充一句“千載之後,其如恥何,傷哉。”這就多少有些說風涼話、吃瓜看笑話的意思了。
值得注意的是,《舊五代史》成書於北宋初年,所以才說“無如帝之甚也”,如果成書時間晚一些的話,就不會這麼說了。因為北宋末年的徽欽二帝比石重貴還慘。
民間有句老話,未活八十八,莫笑瘸和瞎。您還說人家“千載之後”,不用一千年,百餘年後,人們就該看你大宋的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