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繼續趕路,走了五六天,到了海北州,這裡是耶律倍的陵墓所在地,契丹人讓石延煦前去祭拜。
又走了約二十天,終於抵達了終點站,黃龍府。
安穩了不到半年,6月,契丹述律太后下令讓石重貴等人搬家到懷密州,這個懷密州在黃龍府西北一千餘里的地方。
當石重貴等人奉命走到遼陽時,契丹內部發生了重大變故,耶律德光病逝,耶律阮登基,並囚禁了述律太后,這段故事後文還會詳述。
耶律阮登基後,就命令石重貴等就地駐紮在遼陽。石重貴遣使奉表祝賀耶律阮登基,耶律阮很高興,便大發慈悲,給石重貴一家提供了日常供應。
次年(948)4月,耶律阮駕臨遼陽,石重貴與太后拜謁。石重貴仍然穿著素色衣服,耶律阮於心不忍,特意讓他換穿平常的衣服。
石重貴伏地痛哭,對自己的過往進行悔過。耶律阮命人把他扶起來,慰勞良久,然後擺下酒宴,與他一同觀賞歌舞。在場的所有漢人降將、宦官、伶人,望見石重貴之後,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並紛紛向石重貴贈送衣服、藥物等物品。
不知耶律阮為石重貴準備的是否是漢人歌舞,會不會問他“頗思晉否”,而石重貴又會不會回答“此間樂,不思晉也”。
當耶律阮離開的時候,帶走了石重貴的十五名宦官和十五名伶人,還有皇子石延煦。耶律阮的大舅哥綽諾錫裡(又作“禪奴”)看中了石重貴的小女兒,於是向石重貴索要。石重貴以她年齡尚幼,不到婚配年齡為由拒絕。
綽諾錫裡又向石重貴索取他身邊的幾個歌舞女郎,石重貴迫不得已,忍痛割愛。
但是綽諾錫裡仍然對石重貴的小女兒無法釋懷,便向耶律阮抱怨。耶律阮聞言大怒,說石重貴不過是一介俘虜,你是咱大遼國的國舅爺,這小子真不識抬舉!隨後便帶人來到石重貴家中,將小女兒強行擄走,賜給綽諾錫裡。
8月,耶律阮避暑歸來,李太后親自拜謁,請求在漢兒城外賜幾畝田地,以便讓她們母子能夠自耕自種,養活自己。耶律阮同意,讓石重貴母子搬到建州(今遼寧省朝陽縣境內),賞賜給他們幾畝土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在去往建州的半路上,太妃安氏(石敬儒之妻,石重貴生母)在來北國之前就已經失明,體弱多病,經不起這般折騰,終於病倒了,彌留之際,她對石重貴說道:“把我就地火化,把骨灰向著南面揚了,這樣,我的靈魂就會順著這股勁兒回到中原了。”
然而方圓附近全是沙漠,根本沒有草木等引火之物,石重貴就把車子拆掉,把她的骨灰帶到了建州。
從遼陽到建州,又是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到了建州後,節度使趙延暉(趙思溫之子,趙延照之弟,同樣跟趙延壽不是一個品種)對待這位落難天子非常恭敬,自己騰出主人的臥房招待石重貴,盡禮奉迎,然後大手一揮,劃出五千餘頃田地。
有了這五千餘頃土地,石重貴終於可以養活自己的一大家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