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不明白,趙延壽和楊光遠也不明白,為什麼後晉在遭遇了一連串罕見的自然災害、數十萬人餓死的情況下,還能在面對數萬契丹精銳鐵騎的時候,迸發出如此頑強不屈的戰鬥意志,還會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惜一切代價的反抗。
你們為什麼不肯屈服?究竟是什麼東西在支撐著你們?
他們不明白,一千年後小鬼子不明白,朝鮮半島上的老美也不明白。
因為,這是中華大地,因為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這是侵略者不會理解,更不願面對的。
耶律德光大受震撼,久久不能平復,當天晚上,他就下令撤軍,連夜後撤三十里安營紮寨,以避免遭後晉偷營劫寨。
3月3日,負責給耶律德光中軍大帳站崗執勤計程車兵,偷了耶律德光所乘御馬,前來投誠,並洩露了契丹內部的一條重大機密訊息:述律太后飛書前線,命令耶律德光退兵!
這名叛徒盡道遼軍虛實,懇請後晉趁勢追擊,必能大獲全勝。
有了“頓丘城伏擊未遂”事件,景延廣不敢冒險,認為這肯定又是契丹人故技重施,引誘我軍出擊,於是拒絕出兵。
一念之差,使得契丹生力軍從容撤走。
北返途中,為了遲滯後晉的發育、遏制中原的恢復發展,耶律德光對所過之處進行了系統性破壞,簡單說就是“三光政策”,把能帶走的全帶走,帶不走的一律焚燬,老百姓也一律裹挾著北上,留給後晉的是一片冒著煙的焦土。
“遼帝北歸,所過焚掠民物殆盡。”——《契丹國志》
在契丹軍隊北返的時候,有部分後晉將領陣前投誠,逃入契丹軍中,石重貴下令把這些叛徒滿門抄斬(夷其族);另有禁軍將領安重懷、烏韓七、何彥超等臨陣畏敵,“悉斬之”。
東線戰場,楊光遠不甘被“太君”拋棄,繼續向西進攻,攻打明水鎮(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辦事處),又沒得逞;太常丞王緒的老家在青州,因而與楊光遠秘密勾結,向其洩露朝廷的動向,王緒有位愛妾,愛妾有位遊手好閒的哥哥,這位“大舅哥”找王緒要倆錢兒花,王緒惜財不給,大舅哥一怒之下大義滅親,向朝廷檢舉揭發王緒暗通楊光遠,於是王緒被逮捕誅殺。
耶律德光果斷退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從戰術角度上看,雙方基本是平手,甚至遼軍還略微佔了上風;但從戰略角度上看,遼軍已經敗了。
耶律德光在趙延壽、楊光遠等人的誤導下,對中原形勢做出了嚴重的誤判,他認為後晉是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只需在門口踹上一腳,便會轟然倒塌,於是採取了閃擊戰的策略。沒想不出一個月,就陷入到了戰爭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