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定州奏,“部民相次擄殺流移,約五千餘戶。”
青州奏,“全家殍死者一百一十二戶。”
沂州奏,“淮南……應接賊頭常知及。”
今山東、江蘇一帶的饑民起義軍,得到了淮南勢力的支援,請不要誤會,淮南勢力不是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而是派軍隊與其響應,裡應外合,攻取後晉的土地。
——7月
“楊劉口河決西岸,水闊四十里。”
“宋州谷熟縣河水雨水一概東流,漂沒秋稼。”
“自夏初至是,河南、河北諸州郡餓死者數萬人,群盜蜂起,剽略縣鎮,霖雨不止,川澤泛漲,損害秋稼。”
去年是旱災及旱情誘發的蝗災,今年是水災及饑荒引發的農民起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就有數萬人餓死,災禍又影響了秋季播種,如果不出意外的,這個冬天又沒有存糧過冬了。
——8月
“秦州雨,兩旬不止。”
“鄴都(魏州)雨水一丈。”
“洛京(洛陽)、鄭州、貝州大水。”
“鄴都、夏津臨清兩縣,餓死民凡三千三百。”
“盜入臨濮、費縣。”
——9月,河南、河北、關西諸州奏,“大水霖雨不止,溝河氾濫,水入城郭及損害秋稼。”
年底,後晉全面投降契丹,後晉政權宣告滅亡。
5,少帝之政
石重貴當皇帝的這4年多的時間裡,天災人禍,樣樣齊全。內部有上述持續不斷的災情,外部則與契丹進行了長年累月的空前激戰。“戰爭”二字基本貫穿《少帝本紀》始終。
我們趁熱打鐵,就從應對自然災害開始入手,剖析石重貴政權的內政,逐步揭開這位亡國之君的神秘面紗。
5.1災情應對
起初,在應對天災方面,石重貴與別人家的皇帝也並無太大區別,天下畢竟是他的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百姓受災了,天子當然要進行補救、安撫。
一般來說,就是減免稅賦,再者就是開倉放糧,這些都是比較實惠的,偶爾也會有精神層面的,比如降下“罪己詔”。如果一套組合拳下來,仍無起色的話,那麼饑民暴動、群盜蜂起就毫無懸念了。
起初,石重貴也確實是按照一般套路來做的,不止一次地宣佈大赦天下、免除災區的賦稅、政策性撥款(如用蝗蟲換取同等體積的官糧)等,也曾下“罪己詔”。
天福七年(942)
——7月,降制免稅,“天下有蟲蝗處,並與除放租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