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511章 石敬瑭的掙扎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1章 石敬瑭的掙扎7 (1 / 2)

大遼帝國實行“五京”制度,有人說是五個首都,其實解釋成是一個首都、四個陪都更準確,這也是仿照中原(大唐),給國家首都找幾個備胎。通常情況下,這些“政治備胎”的設定和啟用,都被視作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

比如大唐的“五京”:中京長安,東京洛陽,西京鳳翔,北京太原,南京成都。這幾個地名都是出鏡率相當高的熱點城池,都是地區政治核心、交通樞紐、經濟中心。

契丹把幽州設定為“南京”,把雲州設定為“西京”,“幽雲十六州”的土地在“遼五京”中佔了兩個名額,足以見得契丹人對經營中原漢地的決心和毅力。

定州義武軍與“幽雲十六州”接壤,是契丹勢力繼續染指中原的橋頭堡。

石敬瑭亦知此理,所以婉言謝絕,給出的理由是:按照我們中原的制度,刺史升團練使,團練使升防禦使,防禦使才升節度使,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請先把王威同志送過來,先當個刺史,再一步步升到節度使。

耶律德光大怒,中原的制度?規矩?這種話,你小子也配說?那爹來問問你,從節度使升皇帝,需要踏馬的幾個官階、幾個級別啊?

石敬瑭一邊派使節出訪契丹,向所有權貴行賄,幫忙美言幾句,一邊也做出了正確的應對方法:急忙將相州彰德軍節度使王廷胤任命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

王廷胤,是王處存的孫子。王處存原為定州義武軍節度使,死後由兒子王郜襲位,王處直髮動兵變,逐走侄子王郜,成為定州節度。這個故事可以理解為明朝的靖難之役,王處直相當於朱棣,王郜相當於朱允炆。

所以從人情倫理上來說,王處存的孫子(王廷胤)比王處直的兒子(王威)擁有更正統的定州繼承權。

而且王廷胤同志是平級調動,從節度使到節度使;而王威連個刺史都不是,從一個基層小科員,“呲溜”一下升成廳級幹部,步子確實邁得有點兒大,容易拉胯扯蛋。

石敬瑭不愧是政壇老油條,官場老狐狸,有驚無險地化解了這次定州危機。

“那……你以後不許那樣了啊。”

“親爸爸教育的是。”

3,列國友人

石敬瑭時期的後晉外交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也比較和平,因為誰都惹不起。在石敬瑭執政期間,後晉與各方政治實體保持了相對的和平。

3.1後蜀

天福二年(937)3月,石敬瑭遣使出訪後蜀,告之中原改朝換代之事,國書的抬頭是“大晉皇帝奉書大蜀皇帝”,其內容略為:

“中原多故,大憝(怨惡)繼興,朱氏不道而皇天不親,沙陀背義而蒼天失望……”一句話,朱溫和李克用都不是東西,所以咱倆才天各一方,各自登極,成鼎足之勢。隨後,石敬瑭表達了希望晉蜀兩國之間睦鄰友好,和平共處。

在國書中,石敬瑭以姻親為紐帶,增進感情。兩國走夫人路線的話,關係切實挺近,屬於是親上加親:

孟知祥娶李克用之女(一說是侄女),即李皇后;後娶李存勖之妾,即李貴妃。李貴妃生孟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