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劉延朗】
在孟昶即位之後,各地人心躁動,新投降歸附的洋州武定軍就出現了動亂,部將文景琛發動兵變,佔領洋州。
孟昶派果州刺史李延厚討平。從文字上看,沒毛病,有人叛亂了,派兵鎮壓征討。然而拿過地圖一看,就看出了端倪:洋州是今天的陝西省洋縣,在興元府東北方向,而果州是今天的四川省南充市,位於東川南部,是兩川腹地。
孟昶為何捨近求遠,讓李延厚跑大半個蜀國,遠征洋州?
這就是上文剛剛講述過的問題:老將不服,後蜀政權不穩。
洋州武定軍孫漢韶在鳳翔前線失利,隨即與山南西道張虔釗一同投降後蜀。這次發動叛亂的就是孫漢韶舊部。與洋州緊鄰的就是山南西道,這裡的將士多為後唐降兵降將,孟昶不敢用他們。
再往南,與之相鄰的,就是利州昭武軍,節度使是李肇。孟昶更不敢用。
再往南,就是閬州保寧軍,節度使是趙廷隱。趙廷隱也不是省油的燈,且此事正與趙季良等謀劃著幹掉李仁罕,不能用。
再往南,就是東川了,東川節度使是孟昶本尊。
所以孟昶的捨近求遠實在是無奈之舉。
果州李延厚沒有辜負孟昶的苦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輕易地就平定了洋州叛亂。
與此同時,後唐的秦州雄武軍節度使張延朗率軍南下,包圍文州,要收復先前投降後蜀的城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李延厚剛剛平定了洋州的叛亂,於是攜勝利之師向西支援。李延厚率主力部隊進駐興州,派先鋒官範延暉率領先頭部隊增援文州。
興州位於興元府以西,文州以東,鳳州以南,鳳州以北就是大散關。李延厚把主力部隊駐紮於此,主要是切斷鳳翔——大散關——鳳州方向來援的後唐援軍。如果後唐主力從這個方向來援,那麼向西可以增援文州,向東可以收復興元府山南西道、洋州武定軍等秦嶺以南的土地。
李延厚扼守興州,掌握了戰場主動權,非常睿智,是個深諳用兵之道的狠角色。
張延朗知道自己遇到了高手,於是主動解除文州包圍,撤軍回秦州;後唐派駐興州附近的部隊也撤回到鳳翔。
後唐收復失地的這次試探性進攻以失敗告終。
後蜀任命大將全師鬱為“金州防禦使”,金州位於洋州武定軍以東,此時尚在後唐的控制中。這是很傳統的“令自取之”。全師鬱率兵攻打,攻克金州外層防禦圈,兵臨城下。
此時的金州只有一千守軍,形勢危急。
金州監軍陳知隱率領三百士兵,順著漢水臨陣脫逃;防禦使馬全節毀家紓難,拿出所有家產犒賞部隊,殊死抵抗,終於將全師鬱打退,保住了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