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483章 李仁罕之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83章 李仁罕之死 (1 / 2)

一朝天子一朝臣,亙古不變的道理。李仁罕身為後蜀開國功勳,恃功傲君,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在孟知祥指定的即位託孤重臣中,趙季良是宰相兼地方節度使,王處回是樞密使,李仁罕、趙廷隱、張業都掌握一部分禁軍兵權同時還為地方節度使,張公鐸、侯弘實掌握一部分禁軍兵權。其中李仁罕與趙廷隱還存在很深的私人恩怨,二人曾爭奪東川節度使。

16歲的孟昶顯然不是這幾位的對手,如果這幾人聯合搞事情,後蜀變天是分分鐘的事。如今,李仁罕帶頭出圈,趙季良、王處回忠於孟氏,形成了明確的政治站隊,後蜀權力轉移過程中的第一場政治大清洗即將到來。

孟昶即位後,先給幾位顧命老臣封官加爵,趙季良、王處回、李仁罕等皆有賞賜,自不必細表。

這時,李仁罕表現地極為囂張跋扈,他直接向皇上索要禁軍的最高統治權——判六軍諸衛事。一般來說,“判六軍諸衛事”和“天下兵馬大元帥”都是自帶政治光環的,基本是接班人的標配,有時候甚至超過“皇太子”的封號,所以後唐李從榮寧可要“判六軍諸衛事”,也不要“皇太子”。

李仁罕派人傳話給孟昶,然後就派心腹去學士院監督詔書的起草工作。這已經不是向皇上索要,而是“命令”皇上。

在趙季良等人的運籌帷幄之下,孟昶答應了李仁罕的奏請,並且用“買一贈一”的方式予以化解,宣佈新設定一支禁軍,並且用各位功勳舊將子弟和烈士子弟擔任統帥。

於是,李仁罕、趙季良、於元振、張業、侯弘實、趙廷隱等人的兒子全都成為這支禁軍的統帥。

名正言順地稀釋了李仁罕的權力,並且籠絡了趙廷隱等人,為李仁罕設定阻力。

除了李仁罕之外,利州昭武軍節度使李肇,同樣居功自傲,聽到孟昶即位的訊息後,沒有按照規矩來中央朝見,而是故意慢慢悠悠、磨磨蹭蹭,僅在漢州就停留了十幾天,期間每天與親戚朋友花天酒地。

就這樣,孟昶即位兩個多月之後,李肇才不慌不忙地來到成都。進了成都之後,李肇就說自己得了足疾,需要拄拐上殿。來到大殿之上,見了幼主孟昶,李肇也託疾不跪,只是衝孟昶微微點頭,意思一下。

在封建時期,臣子見君是要“急趨”的,就是小碎步快走,藉以表示對主公的敬畏。只有那些立了大功的,皇上才會賜一個特權,“入朝不趨”,允許你慢慢走。但一般情況下,這也只是一個名譽特權,入朝的時候該怎麼趨,還得怎麼趨,誰敢在皇上面前真的腆胸迭肚、踱著步子?

李肇就敢,拄一根柺棍,“對不起,腿腳不靈便。”不僅不急趨,甚至敢不下跪。簡直要做李仁罕第二。

孟昶剛剛即位,李仁罕、李肇之輩就敢如此輕慢君王,如果再不整治,何以服眾?

史書雲孟昶的嫡系親信——韓繼勳、韓保貞、安思謙等揣度聖意,聯合起來編造謠言,誣陷李仁罕謀反;另有記載說是趙季良、王處回是幕後主使。總之,忠於孟昶的一派要動手了。

趙季良、王處回秘密聯合了與李仁罕有仇的趙廷隱,隨後在殿中埋伏下刀斧手。趁李仁罕上朝的時候,伏兵四出,把他生擒,然後拉出去斬首示眾。

李仁罕在孟知祥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顯露出了囂張跋扈的一面,與他的外甥張業一起欺男霸女無惡不作,侵佔百姓田宅。甚至對前蜀的宮嬪還有非分之想,只是懼怕孟知祥而暫時壓制,等孟知祥去世後,他們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一代名將李仁罕,就這樣匆忙地結束了輝煌燦爛的一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