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歷史很公平地也給了石敬瑭一次機會。石敬瑭的謀士趙瑩、桑維翰等也提出要尋求契丹的幫助,先解決李從珂。
趙瑩先出使契丹,請求援助。
急於南下立功的耶律德光立刻請示述律太后,說李從珂弒君自立,人神共憤,我們是替天行道,名正言順,請求母后批准南下!
述律太后心機頗重,智謀廣遠,這些冠冕堂皇的話是說給外人聽的,替天行道、支援正義?好處呢?契丹人不是慈善家,世界警察也是要吃飯的。
矜持,不是拒絕,而是在要價。等一個令自己心動的價碼。
當時的河東戰事是這樣的:張敬達、楊光遠包圍太原,激戰不下;李從珂命範延光從魏州帶兵向西,穿越太行山,從太原東南面支援;命趙德鈞從幽州向西,穿越太行山北部,從太原東北部支援。
特別是趙德鈞的這支部隊,其戰略目的是阻截契丹援軍,從契丹軍隊的背後迂迴包抄。
看得出來,李從珂畢竟是久經沙場,雖然在治國方面乏善可陳,但在軍事部署、指揮大規模集團軍作戰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
然而事與願違,就是這支最重要的武裝力量——幽州趙德鈞,卻有別的想法。
明宗末期的“實力派”按照綜合實力進行排名的話,應該是趙德鈞、石敬瑭、李從珂、範延光。
所以李從珂登基後,極力拉攏這三位大佬,比如給趙延壽(趙德鈞養子)升官晉爵,放石敬瑭歸鎮,與範延光結成兒女親家(皇子李重美娶範延光之女)。
如今石敬瑭公開謀反,李從珂的如意算盤當然就是駕虎驅狼,讓趙德鈞、範延光幫自己平反。
趙德鈞也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是,當石敬瑭謀反的訊息傳來,趙德鈞無比欣喜。認為奇貨可居,也想趁火打劫。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趙德鈞也知道李從珂必須依靠自己的幽州勢力來抗衡河東石敬瑭,於是就趁機敲詐勒索,逼迫李從珂給自己更大的好處。
趙德鈞的終極目標是吃掉河朔地區,使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都成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在接到西進的命令後,趙德鈞沒有按李從珂的命令從太行山北部迂迴包抄,而是把進軍路線向南調整,甚至超越了魏博範延光的行軍路線,比範延光還要往南。
他如此一來,趙德鈞的部隊就要橫穿整個河朔地區,於是,趙德鈞就假託有皇上的詔令,而命令沿途州縣的部隊跟隨他出徵。也就是說,趙德鈞狐假虎威,拿詔書當幌子,名正言順地吞併了河朔地區的部隊,不費一兵一卒地佔領了河朔地區的土地。
被他吞併的部隊有北方集團軍總指揮(北面行營都指揮使)、趙州刺史劉在明;北方集團軍副總司令、鎮州成德軍節度使董溫琪。
如此,趙德鈞還上疏抱怨部隊數量太少,必須與潞州西昭義軍會師,再一同北上。
潞州西昭義軍位於太行山以西。趙德鈞像一隻填不飽肚子的猛獸,不僅要吃掉太行山以東的土地,還把貪婪的爪子伸向了太行山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