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人甘做傀儡,耶律德光也不例外。
耶律德光“貌嚴重而性寬仁”,意思是說長得比較顯成熟,少年老成,做事沉穩老練,比較靠譜,而且寬厚仁慈,儼然就是明君之範兒。與哥哥耶律倍一樣,是很受父親耶律阿保機器重的。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後,統軍出征,“東西萬里,所向皆有功”。
耶律德光年輕氣盛,有理想、有抱負,雖然表面上對母親大人畢恭畢敬、唯命是從,但內心深處仍然渴望可以獨攬大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讀《遼史·太宗本紀》,總會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好像哪裡不太對勁,仔細梳理之後,才會發現其中的蹊蹺:作為皇帝,耶律德光竟然鮮有內政舉措。
我們可以簡單概括一下南征前“太宗本紀”的內容提要:
1,媽萬歲;
2,哥,我又來找你玩兒了;
3,三弟太厲害了;
4,看戲,釣魚,捕鵝
其中,在一次捕鵝的娛樂消遣中,突遭暴風雨,船隻傾覆,淹死了六十多個隨從。
與中原王朝的皇帝本紀相比,簡直堪稱不務正業。咱們中原的皇帝們,要麼忙著接見大臣,討論國家大政方針,要麼就是進行高官的人事任免,或者訪察民間疾苦,過問案件審理……
耶律德光不是故意“不務正業”,而是他真的沒什麼正業可務。軍政大權全由述律太后控制,他這個皇帝真正能做的,就是給述律太后刻石立碑、歌功頌德。
耶律德光是雄才大略之主,他不甘心做母親的提線木偶,更不願意將自己的命運寄託於別人的憐憫。他要擺脫傀儡狀態。
他的這種擺脫必須是潤物細無聲的,要不顯山不露水。
比如,他提拔遙輦氏九帳弟子。遙輦氏屬於“前朝貴族”了,耶律阿保機正是從遙輦氏手中接過了契丹可汗之位。如今,耶律德光為了表示皇恩浩蕩,為了展現帝國的寬容、仁慈,主動提拔遙輦氏後人。
表面上是耶律德光“寬仁”,實際則是削弱述律太后的勢力。
這些小伎倆對於鞏固皇權來說,真的是杯水車薪。如何能快速樹立自己的威望,撈取實權呢?答案是戰爭。
述律太后之所以擁有令人生畏的權力,可不僅僅是因為她是耶律阿保機的女人,畢竟耶律阿保機已經去世多年。述律太后的權威多半也是透過戰爭獲取的,契丹等遊牧民族民風彪悍,女人也是可以上戰場的,在耶律阿保機早期的征戰中,敵對部落趁其外出作戰而偷襲其大本營,述律太后指揮應對,親自拉弓放箭,據說還生擒了三個敵將。
戰爭,可以快速地收穫聲望,特別是獲得軍隊的擁護。因此,耶律德光也就把心思放在了對外征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