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457章 西北風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7章 西北風雲 (2 / 2)

夏州的這種態度轉變,引起了後唐王朝的極大警覺和恐慌,如果夏州定難軍與契丹狼狽為奸,將會對中原王朝形成可怕的鉗形攻勢,從東北到西北,像一把懸在後唐頭上的大刀闊斧,這讓李嗣源寢食難安。西部諸藩也時常打小報告,說夏州李仁福暗通契丹。

如今,好訊息傳來,李仁福病逝,部將推戴其子李彝超襲位。

於是,李嗣源用“移鎮”來套路李彝超,任命李彝超為延州彰武軍留後,同時任命延州彰武軍節度使安從進為夏州定難軍留後,並派邠州節度使藥彥稠率五萬大軍,以宮苑使安重益為監軍,護送安從進赴任夏州。

名為武裝護送,實為強行接管。

李彝超上疏陳情,大意是說蒙聖恩任命延州留後,我深感榮幸,也非常願意服從組織上的安排,但是——我們家族治理夏州很久啦,而且一直頗有善政,人民群眾、三軍將士都非常擁戴我,捨不得讓我走,非得讓我留下,盛情難卻呀,組織上要不要再考慮考慮,讓我留在這片深愛的土地上吧。

少來這套!

李嗣源認為夏州貧瘠偏遠,實力不強,且李彝超年少無能,又是新襲父位,統治基礎不牢,正是武力剿滅的好機會,於是寫了一封頗具威脅語氣的話,態度強硬地回絕了李彝超的請求,命令他立刻移鎮。

作為帝國最高統治者,李嗣源當然要把移鎮的理由說得冠冕堂皇一些,於是李嗣源向夏州人民解釋道:夏州窮困而偏遠,李彝超年少,不能有效應對外族的入侵,所以才讓他去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這是組織上對他的照顧和愛惜。

在詔書的後半段,李嗣源舉眼前的例子陳說利害:

“從命則有李從曮、高允韜富貴之福,違命則有王都、李匡賓覆族之禍。”

李從曮,即李茂貞之子李繼曮,主動獻出鳳翔後,仍在後唐享有節度使之職,享受著榮華富貴;高允韜,高萬興之子,高萬興原屬鳳翔李茂貞集團,後降於朱溫,坐鎮鄜州、延州,後梁滅亡後歸附後唐,仍然保留了原有封鎮和爵位,高萬興死後,其子高允韜襲父位。

李嗣源以李繼曮、高允韜兩位識時務者為正面典型,告訴李彝超,只要誠心向我後唐稱臣,哥一定不會對不起你。

而後半句,則舉出了定州王都、朔方李匡賓的反面例子。

“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匡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党項,竊據山河。”

他們的結果呢?“才興討伐,已見覆亡。”

“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只陳近事,聊諭將來。”

害怕李彝超聽不懂,李嗣源乾脆發出了赤裸裸的威脅:

“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匡賓足為鑑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韜、從曮可作規繩。朕設兩途,爾宜自擇……馬步兵士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從命者秋毫無犯,違命者全族必誅……”

詔書的主題思想很好get: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