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447章 安重誨的末日3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7章 安重誨的末日3 (2 / 2)

中央、地方、前線,三方“反安”勢力聯合發力,李嗣源終於頂不住壓力,下詔命令安重誨取消原計劃,立刻回京。

安重誨在半路(三泉)接到了詔書,於是立刻調轉馬頭,原路返回。

三泉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李存勖的滅蜀之戰,從開始到結束,雙方僅僅打了一場小規模戰役,地點就是三泉。如今,策動對蜀戰爭的安重誨,也是在此折返。三泉成為兩次川蜀戰爭的轉折點。

當安重誨途徑鳳翔時,朱弘昭卻一改舔狗的嘴臉,直接拒絕他入城。安重誨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急忙騎馬向東狂奔。

還沒等他趕回京師,就受到了一條最新指令:經組織上認真研究,現決定,以樞密院使、守太尉、兼中書令安重誨同志,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河中節度使,進封沂國公。

敲黑板,劃重點:樞密使改河中節度使。

安重誨不用來中央了,直接去河中赴任。

這是個更加危險的訊號,離開了中央朝廷,安重誨在遭受政敵的攻擊時,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好比在擂臺上,即便對手強大,拳手起碼還能奮力拼殺,雖死猶榮,而現在,安重誨等於被捆住手腳、蒙上雙眼,任由對手毆打。

宰相趙鳳幫安重誨說情,對李嗣源說安重誨追隨陛下幾十年,忠心可鑑,只是因性格粗魯,做事魯莽,而遭人陷害,陛下如果坐視不管,那麼安重誨很快就會蒙冤死去。

李嗣源認為趙鳳是因受安重誨提拔而對他偏袒,心生不快。三言兩語將他搪塞過去。

王德妃和宦官孟漢瓊為了爭奪安重誨的權力,而對他施以迫害;石敬瑭為了洗脫自己的敗軍指責,也要甩鍋給安重誨;兩面三刀的朱弘昭為了從政治鬥爭中討一碗殘羹冷炙,也對安重誨落井下石;李從珂為了保命,也要加入“反安”同盟;其他受過安重誨排擠的人,也要痛打落水狗,出一口惡氣……

現在的安重誨,比以往所有的失勢權臣都要悽慘,幾乎是一夜之間,朝廷內外全是要置他於死地的人,他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政治圈的團結,淪為全民公敵。

安重誨在中央朝廷有朋友嗎?馮道、趙鳳?

不。馮道、趙鳳雖然曾多次幫安重誨說話,甚至被安重誨當成鳥槍,但他們不是“安黨”,他們不屬於任何政治派系。他們的信仰是忠君愛國,他們正直憨厚,清高傲嬌,他們對事不對人,雖然受到安重誨的提拔,但不會因此喪失信仰。他們從不跪舔權勢,也不畏強權,當然也不會落井下石。

之前幫安重誨開脫,是因為那真的是誣陷誹謗,他們維護的不是安重誨,而是正義和法度。

在多股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安重誨在劫難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