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關鍵的時間節點(931年2月):兩川戰事愈發惡劣,西川孟知祥攻克夔州,勢力與荊南接壤;石敬瑭不奉聖詔,擅自撤兵;淮南徐知誥完成了權力過渡,順利把持了南吳政權,錢鏐的吳越國與後唐暫處於斷交關係……
一旦西川孟知祥與淮南徐知誥結成同盟,荊南這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一定會加入其中,隨後整個長江流域就將結成“反唐同盟”,在西川和淮南的牽頭下,重新完成長江以南的勢力整合,中國大地上將再次上演“三國演義”,唐、蜀、吳。
李嗣源必須祭出安重誨了。
在解除了安重誨的職務後,李嗣源首先召見了李從珂,父子倆抱頭痛哭,李嗣源流著眼淚對李從珂說道:“咱爺倆差一點兒就再也不能相見了!”隨後,提拔李從珂做禁軍大將軍。
緊接著,李嗣源下詔恢復錢鏐的一切官職爵位,派高階官員出訪吳越國,告訴錢鏐,之前讓他退休的命令,是安重誨假傳聖旨。
王德妃也是在此刻被提升為“王淑妃”(淑妃,是妃嬪等級中最高的級別,原來的“淑妃”曹氏已經升為皇后)。
李嗣源的皇后是曹氏,為人謙虛內斂,極為低調,人老珠黃,並不受李嗣源寵愛,她也知道李嗣源最喜歡王德妃,於是在議立皇后時,曾謙讓於王德妃,理由是自己體弱多病且不善應酬交際。
王德妃有自知之明,不敢擅行顛倒嫡庶之事,於是堅決辭讓。最後曹淑妃冊封為曹皇后,現在王德妃就頂替成為“王淑妃”。
敗軍歸來的石敬瑭,不但沒有受到任何處分,反而兼任六軍諸衛副使,成為了禁軍副統帥。
出賣安重誨的朱弘昭,也榮升宣徽南院使。
而宣徽北院使,則由宦官孟漢瓊來擔任。
李從珂、王德妃、石敬瑭、朱弘昭、孟漢瓊……安重誨的政敵全都升官,掌握了更大的權力。
特別是孟漢瓊和王德妃,兩人幾乎就是李存勖時期“抽爹算計劉”與宦官勢力的轉世投胎。
安重誨秉政時,雖然剛愎自用、黨同伐異,但在對待工作時也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但凡宮廷的開銷稍微超過預算或存在不合理之處,安重誨都要予以駁回,並上奏李嗣源。所以在安重誨執政時,宮裡“三公消費”的亂象幾乎絕跡。
而如今,孟漢瓊直接繞過樞密院、三司,直接支取中央國庫,甚至連張白條都不打,只是孟漢瓊的口頭命令而已。
被王德妃、孟漢瓊挪用的公款多到無法統計。
而樞密使範延光、趙延壽,則是親眼目睹了安重誨的遭遇,對於王德妃、孟漢瓊的公然違反亂紀,都只能睜一眼、閉一眼,在討論國家大事時,更是唯王德妃、孟漢瓊馬首是瞻,唯唯諾諾,只求保命。
安重誨之前就曾提出過,求一個軍鎮給自己養老,遠離政治鬥爭的中心,安度晚年。現在,他有了河中護國軍,那他可以如願嗎?
呵呵。政治鬥爭向來是你死我活,哪兒有中途退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