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契丹
安重誨出於一己私利,預行借刀殺人之計除掉康福,卻使後唐帝國贏得了一份意外收穫,取得了西北地區的實際控制權,使西域各國重新心向中華,提升了後唐帝國的國際聲望。
而後唐帝國的另一份意外收穫則來自於東北部,沙陀人民的老朋友——契丹。
關於契丹建國、耶律阿保機稱帝的故事,前文已有詳述。
唐末的中原紛爭為契丹的舉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大量的漢人為躲避戰亂而“闖關東”,為塞外草原帶來了大量生產力以及像韓延徽這樣的人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領袖耶律阿保機同志,應運而生,在漢人謀士韓延徽等人的大力輔佐下,終於在塞外草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大遼。
很多人受金庸先生的武俠影響,先入為主地蔑視、仇視契丹人建立的大遼,認為他們野蠻、落後、兇殘、狡猾……是我中原文明之反派大BOSS。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遼國的文明程度超乎我們的臆想,而它對歷史程序的影響也遠超我們故有的偏見,甚至可以說契丹人對那段歷史的推動作用要遠遠大於同時期的中原人。
首先來說,大遼國是由遊牧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帝國,而且是在草原上建國稱帝,而非入主中原後,這是絕無僅有的壯舉。
契丹人的另一項壯舉是建立了自己的文字。其他遊牧民族基本是全盤借鑑異族文字,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被異族快速同化。而契丹人則仿照漢字創立了本民族的文字——契丹文,使得契丹文明得以延續、傳承,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大遼國傳九帝,享國二百餘年。這份成績放在中原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都算優秀,政治相當穩定。我們可以做個橫向對比,同時期“五代十國”,僅僅是黃河流域的“五代”,一共53年的歷史,換了5個朝代,共有8姓14帝,這還沒算南方的割據政權。即便是縱向對比,也可以與唐、宋相提並論。
9帝二百餘年,也僅僅是指公認的大遼主體,而如果算上“大石西征”的西遼,那就更不得了了。
大遼、西遼對中亞、西亞的影響力更是足以顛覆我們舊有的認知。俄語中“中國”的發音就是“契丹”的音譯,足見契丹文明之強勢。另有一種不可靠的說法,說英語中的“China”也不是瓷器的意思,而是“契丹”的音譯。
總之,歷史上真正的契丹人絕不是茹毛飲血的野蠻人,他們對於中國歷史的程序有著積極地推動作用。
當耶律阿保機完成了塞外草原的整合之後,就把目光鎖定在了南面的中原地區,長期以來不斷遊擊襲擾,隨時都要伺機南下,趁火打劫。
迫於契丹的壓力,中原王朝非常重視河北地區的經營,派大將鎮守。李存勖執政時期,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是趙德鈞,趙德鈞雖是一員猛將,但名望不足,於是又派功勳老將李嗣源坐鎮鎮州成德軍,兩人互為犄角,為帝國鎮守北部疆域。
與此同時,耶律阿保機也在為南下入侵中原做著戰略規劃。
當時,契丹已經征服了室韋、奚、韃靼、黑車子等諸多部落,但東面尚有女真部落及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國,地理位置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部及俄羅斯遠東地區。
如果契丹人大舉南下,後方就會空虛,女真人和渤海國就有可能乘虛而入。這是耶律阿保機的最大顧慮,也是契丹人不敢深入南下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