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我們抓大放小,求同存異,錢鏐充分發揮兒子多的優勢,與周邊各位大佬結成兒女親家,以政治婚姻鞏固杭州勢力。
以與淮南楊行密的聯姻為例,這場政治聯姻之後,“江淮雙雄”之間緊張敵對的關係得以緩和,“至是,二姓通婚,兩境漸睦矣。”有詩為證:
“錢眼楊頭舊有謠,江南江北怨難消。
如今弄玉歸蕭史,龍種能諧引鳳簫。”
戰略規劃:
杭州錢鏐集團的地緣政治非常簡單,隨著淮南勢力的強勢崛起,完成了對錢鏐的半包圍,使得錢鏐集團只有三個鄰居:淮南、福建,大海。
錢鏐的戰略規劃簡單直接:做孫權。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是奉中原正朔。無論中原王朝如何更替,大唐也罷、後梁也罷、後唐也罷,錢鏐始終向其稱臣納貢,奉中原正朔,屢次拒絕稱帝建國。
李存勖滅梁那年,錢鏐獻上了一個珍藏多年的“傳國玉璽”,據說是唐昭宗乾寧年間被境內某農民挖出來,獻給錢鏐的。錢鏐說此物非人臣所能擁有的,於是毅然決然上繳國家,獻給了“真龍天子”李存勖。
為何後梁時期不進獻?難以解釋。
總之,尊奉中原王朝,是錢鏐集團的基本國策。
當然,期間也曾自建年號,但從未稱帝。只是利用中原王朝更迭的機會,及時進行了政治投機,獲封“吳越國王”,奉命建立“吳越國”,位列“十國”之列。
錢鏐臨終時留有著名的“十訓”,即對子孫後代的教導、約束,其中有兩條非常有代表性,基本可以視作吳越國的基本國策:
一是“奉中原正朔”,告誡子孫要量力而識時務,不要學董昌那樣稱帝,而一旦遇到真命天子,就要速速歸附;
二是“政治婚姻”,告誡子孫娶妻必須門當戶對,與帝王將相等有權勢的人家婚配,而不要貪圖美色,與“下賤人”通婚,玷汙了高貴的血統。
錢氏子孫牢牢遵循錢鏐遺訓,終於在錢弘俶(錢元瓘之子,錢鏐之孫)時,主動向大宋獻國歸附。
不管史學家們如何爭論錢弘俶“納土歸宋”,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錢氏獻國,使兩浙地區和平解放,人民免遭戰火蹂躪,也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繼續作為大宋的經濟中心,不僅為大宋的統一和繁榮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說為南宋的偏安一隅提供了物質保障。
兩浙外交:
錢鏐的外交原則應該總結為“尊奉中原”、“光榮孤立”。其中,“尊奉中原”是末,“光榮孤立”是本,聰明的錢鏐從來不會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早在大順元年(890),朝廷敕令錢鏐攻打河東李克用,結果錢鏐以道路遙遠為由,婉言謝絕;
貞明五年(919),後梁朝廷因廣州劉巖僭越稱帝,而詔令錢鏐出師討伐,結果錢鏐“雖受命,竟不行”,嘴上答應著,身體卻很誠實;
而在同一年(919),淮南楊渭建元武義,稱大吳國皇帝。面對淮南楊氏的僭越大逆行徑,錢鏐表示異常憤慨、義憤填膺,於是就爆發了“狼山無錫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