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躍在淵】
徐知訓的神秘被殺,其背後就與徐知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當得知徐知訓的死訊時,徐溫第一個懷疑物件就是徐知誥。
無奈徐知誥在謀士宋齊丘的指點下,先行一步控制了揚州,徐溫沒有強行拿掉徐知誥的把握,只能順水推舟,認可了徐知誥對揚州的控制。
這也是非常詭異的政治格局,在淮南,有兩個“中央”,一個是揚州,徐知誥尊奉著楊溥,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是昇州,徐溫的強權和淮南的水師。
在徐知訓死後,徐溫的幕僚嚴可求、徐玠、陳彥謙等不斷地勸徐溫把軍政大權交給親兒子徐知詢。徐知詢也多次提出要代替徐知誥。徐溫通通拒絕,對徐知詢說,“他的能力比你強多了,你心裡沒點兒B數嗎?”
同光三年(925),陳彥謙病重。徐知誥他對立儲問題的態度,於是抓住最後的機會,竭力籠絡陳彥謙。
徐知誥為陳彥謙聘請了最有名的醫生,每天送藥、送金銀綢緞慰問的使節絡繹不絕,道路相屬,想借以感化陳彥謙,讓他替自己多多美言幾句。
然而陳彥謙仍然秘密留下遺書。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陳彥謙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仍勸徐溫立自己的親兒子徐知詢當繼承人。
面對幕僚們不斷地勸諫,徐溫也曾動搖過,便問妻子的意思。徐溫的妻子李氏,因與徐知誥同姓,而對他倍加呵護,從他五六歲的時候就帶在身邊,視如己出,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又因徐知誥特別孝順聽話,而更加疼愛之。
李氏對徐溫說道:“這孩子是咱家貧賤時就收養的,一直跟著咱吃苦受罪,如今你發達了,就要將他拋棄?”
徐溫倍感慚愧。男人成功之後,不能拋棄糟糠之妻,更不能拋棄貧賤之子。
嚴可求也數次勸徐溫立親子為嗣。徐知誥對嚴可求“先兵後禮”,陰謀將嚴可求外放,不料嚴可求也是玩兒權術的高手,以勸進而輕鬆化解。意識到嚴可求的強大之後,徐知誥立刻轉變思路,與嚴可求結成兒女親家,結成政治同盟。
最後,終於由徐玠勸動了徐溫,使徐溫決定以徐知詢代替徐知誥在揚州秉政。
於是,徐溫計劃召集諸將,一起去揚州覲見楊溥,名義是勸楊溥登基稱帝,實際則是剝奪徐知誥的權力,由徐知詢代替之。
這個計劃非常完美,如果徐溫貿然徵調大軍進揚州,則名不正而言不順,一來容易揹負“逼宮謀反”的罵名,二來遺給徐知誥“被逼反”的口舌;而如果不徵調大軍,就無法震懾徐知誥,萬一徐知誥不受代、主動翻臉,那麼徐溫就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以勸進為名,徐溫可以光明正大地調集境內大軍,集結全部元老勳舊、野戰軍司令,這些人可都是徐溫的部下,一旦進入揚州,徐知誥就沒有咒唸了,只能乖乖認命。
然而就在徐溫將要動身時,卻突然患病,不能親自前往,於是就讓徐知詢攜帶奏章,前往揚州呈遞。按照最新計劃,徐知詢將全權代表徐溫,遞交勸進奏章之後,就順勢代替徐知誥留在揚州,把持朝政。
訊息傳來,徐知誥嚇壞了。唱戲的別瞞打鑼的,論權術,徐氏父子不分伯仲,徐知誥當然知道徐溫這招的犀利狠毒。“怎麼辦?”那就只好以退為進了。
徐知誥連夜起草了一份奏章,大意就是主動讓出監國攝政的權力,要求外放,請求到洪州養老。奏章起草完畢,與幕僚宋齊丘等反覆潤色,字字斟酌、句句推敲,這才鬆口氣,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呈遞,以便趕在徐知詢抵達前溜走,來個金蟬脫殼,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然而戲劇性的一幕就發生在當天晚上。昇州探馬傳來最新訊息:徐溫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