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391章 徐溫的努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1章 徐溫的努力 (2 / 2)

在西線形成動態平衡之後,徐溫再次把目光對準東面的錢鏐。

乾化二年(912)3月,淮南派李濤掛帥,率領兩萬人出千秋嶺,直撲杭州。錢鏐命愛子錢元璙、錢元瓘赴援。

錢元璙俘獲淮南兵將三千餘人,錢元瓘生擒主將李濤等八千餘人。這仗打得,超一半人被生擒。

此時後梁的皇帝剛剛換成了朱友貞,捷報傳來,朱友貞大喜,立即給錢鏐增加食邑三千戶、實封二百戶。

雖然後梁的政權從朱溫到朱友珪、再到朱友貞,但後梁對江淮地區的政策是一貫延續的,即淮南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淮南不服,捲土重來,目標仍是杭州。錢鏐派錢元瓘迎戰,再次大獲全勝,生擒淮南官兵七千餘人。

淮南兩攻杭州失利,換來了錢鏐的一次反攻。錢鏐派三個兒子——錢元璙、錢元瓘、錢傳瑛進攻淮南治下的常州。

淮南兵在短短不到半年之內連遭兩次慘敗,已經罹患“恐杭症”。徐溫卻雲淡風輕地說了句:“浙人輕而怯,易破也。”隨後便親率大軍,倍道疾馳,與裨將陳祐前後包抄,夾攻杭州兵,“斬獲甚眾”。

江淮雙雄實力不分伯仲,三次試探性攻擊說明了一個道理,雙方都是守有餘而攻不足,在無外部力量介入的情況下,很難在正面戰場取得實質性便宜。

錢鏐是很鬱悶的,“咱別逐次新增兵力呀,看戲呢你?一起上啊!”

於是,後梁朱友貞派王茂章率軍一萬攻淮。

王茂章原是淮南大將,曾以少勝多,力克朱溫大軍,並擊斃朱溫愛侄朱友寧,因遭楊渥排擠而被迫投奔錢鏐,錢鏐向後梁稱臣歸附時,朱溫向錢鏐點名索取王茂章。朱溫索要王茂章並非是要報殺侄之仇,而是用賢不計嫌,欣賞這員有勇有謀的天才將領。

此戰在前文已經詳述。王茂章進犯廬州、壽州,徐溫親自帶隊迎戰,以少勝多。

隨後,淮南治下的袁州刺史叛附潭州馬殷,徐溫派柴再用、米志誠討伐,耗時月餘,終於趕走楚兵,保住了袁州。

江淮戰場打得十分詭異,非常有意思,所有參戰方都異常小心謹慎,展開地圖、標記好時間軸,發現近兩年來淮南與四鄰戰火不斷,卻都是前怕狼後怕虎,打得畏手畏腳,都只是試探性進攻。

日益衰微的後梁中央朝廷失去了絕對的領導地位,無法組織一場有效的聯合軍事行動,潭州、杭州等各自為戰,缺乏統一指揮,始終不能對淮南形成致命性威懾。

當然,這其中也夾雜著後梁朝廷的小算計,正因為自身實力不足以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也不願看到淮南在這個時候被徹底消滅,否則將會喂肥杭州、潭州等勢力。

後梁中央朝廷需要的就是讓他們相互廝殺、互相損耗,以便讓後梁漁翁得利。

就在後梁打著自己如意小算盤的時候,自家的徐州節度使王殷叛附淮南,徐溫派“殺豬急先鋒”朱瑾渡淮北上,被牛存節、劉鄩擊敗,無功而返。王殷兵敗自焚,小小的徐州並未掀起太大風波,因為徐州的叛亂是在朱友貞的預料之中,前文有過詳述。

就這樣,江淮地區又歸於歸於死寂,各回正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