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23章 再收魏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3章 再收魏博 (1 / 2)

【再收魏博】

昭宗登基的第二年春節,大年初一這天,文武百官給昭宗皇帝呈獻尊號: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

不用記,都是馬屁。

昭宗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改年號為“大順”,要給接下來的一番大作為討個好彩頭。

那時候,“草賊餘孽”秦宗權剛剛被斬首,田閹一黨剛遭清算,帝國大有否極泰來之中興跡象。

然而這卻是歷史的“拉高出貨”,年少輕狂的昭宗被狠狠地割了一把韭菜,幾乎輸得精光。

大順之年是一個重要拐點,繼“李熅篡位”的低位震盪吸籌之後,毅然決然地懸崖式暴跌。

各大藩鎮利用這次橫盤震盪完成了原始積累,紛紛解套、獲利出逃,賺得盆滿缽滿,只有金牌基金經理——昭宗,被埋在谷底,淪為天下笑柄。

我們沒有必要一一梳理這些獲利盤,因為有兩位關東大佬幾乎主導了全域性,兩位大佬之間的龍虎鬥也主導了歷史脈絡的未來走向,幾乎能夠以偏概全。

這兩位關東大佬就是李克用和朱溫。

李克用奮他們祖上好幾世之餘烈,逐漸在河東太原府站穩了腳跟,並且成功粉碎了中央與地方的聯合圍剿行動,鞏固捍衛了河東勢力,重挫朝廷銳氣,逼迫朝廷改換內閣。

稍作休整之後,李克用乘大勝之餘威,繼續猛攻雲州赫連鐸。赫連鐸招架不住,棄城逃往吐谷渾部落,之後輾轉逃奔幽州,投靠了盧龍李匡威。

李克用掃清了北部威脅,成功向北拓寬了疆域,開始威脅河北諸鎮。

垂涎河北的不僅有李克用,還有他的老朋友朱溫。

如果說河北諸鎮是李克用嘴邊的肥肉,那麼這塊肥肉在朱溫眼裡則是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刃。

對於朱溫來說,河北諸鎮既是李克用的防禦屏障,又是李克用南下的橋頭堡,如果河北諸鎮臣服於河東,那麼李克用進可攻、退可守,穩操戰爭主動權;而朱溫無論是東征徐州,還是南掠淮南,始終存在被河北夾攻的危險。

頭懸利刃,還真不是朱溫的杞人憂天。

兩年前,魏博兵變,羅弘信上臺,被迫與朱溫修好。朱溫自認為可以將魏博當做防火牆和灘頭陣地,在未來與李克用爭雄時處於主動地位。然而事實卻截然相反。

李克用吞併東昭義時,朱溫打算借道魏博馳援東昭義,魏博羅弘信堅辭不肯,最終導致李克用將東昭義成功吞併;朱溫征討徐州、分兵淮南時,魏博羅弘信卻對李克用開放領地,允許五百沙陀騎兵馳援徐州。

前後兩件事,足以證明魏博羅弘信對朱溫的三心二意和對李克用的真心實意。所以前文說五百河東援軍出現在徐州戰場,對朱溫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訊號。

魏博軍對待李克用、朱溫態度,是河北諸鎮的典型態度。

當張浚聯合天下藩鎮討伐李克用的時候,朱溫以正東方面軍總司令的身份再次向魏博提出借道、借糧、徵調戰馬的要求,不出意外地又被羅弘信無情拒絕。

河北諸藩對中原事務不甚感冒,他們不願插手中原紛爭,更不願被中原強藩吞併,一句話概括,他們的訴求就是維持現狀,光榮孤立。

朱溫與河北諸藩素無往來,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相反,李克用倒是屢次插手河北事務,干涉河北地區“內政”。河北軍閥卻又為何愛憎不分,甘心抖M?

因為維持現狀、讓李克用和朱溫形成戰略平衡,是河北諸藩繁榮穩定的基本前提。他們無怨無悔地偏袒“仇人”李克用,是有深層次的政治考量的:

如今,朱溫控制了河陽地區,黃河的幾個重要渡口均在朱溫的掌控之中,又有東都洛陽作為戰略縱深,所以北渡黃河襲擊昭義地區、威脅河東,對朱溫來說是手到擒來的;而對於李克用來說,要想襲擊朱溫,最佳的選擇只有借道魏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