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283章 後梁尾聲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3章 後梁尾聲2 (1 / 2)

【後梁尾聲2】

在後唐的不懈努力之下,後梁給人的直觀感覺儼然成為一個政治昏暗腐朽、臭不可聞、不忍直視的政權。

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標新立異,也不人云亦云,讓我們來看一下打臉的客觀事實:

後梁是“五代”中壽命最長的王朝,存在了16年,緊隨其後的是後唐,13年;

末帝朱友貞是“五代”中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11年,排名第二的是後唐明宗李嗣源,7年。

顯然,無論是政權持續的時間還是皇帝在位的時間,後梁都是無可爭議的穩居第一,遠遠領先第二名。

後梁的政策相對寬鬆,前後對比,已經可以算是寬政愛民了。即便是在與李存勖沿河對峙期間,也不止一次地下詔減免稅賦,盡最大限度減輕百姓的負擔。相比之下,李存勖才是政治黑暗,腐敗透頂,對境內人民的搜刮毫不手軟,這也是導致李存勖迅速敗亡的原因之一。

貞明七年(921)5月,朱友貞降制,改元大赦,改貞明七年為龍德元年。這篇制文相當感人,幾乎可以看做是朱友貞的“罪己詔”:

“……君為善則天降之以福,為不善則降之以災……朕以眇末之身……不能荷先帝艱難之運,所以致蒼生塗炭之危。兵革薦興,災害仍集,內省厥咎,蓋由朕躬。故北有邊裔狡逞之師,西有蒲、同亂常之旅……師無宿飽之饋,家無擔石之儲,而又水潦為災,蟲蝗作沴……但責躬而罪己,敢怨天以尤人。蓋朕無德以事上穹,無功以及兆庶……”

契丹南侵,是朕的錯;李茂貞襲擾西部邊陲,是朕的錯;發洪水,是朕的錯;鬧蝗災,是朕的錯……總之,一切天災人禍全是我朱友貞不好,請天下百姓不要埋怨別人,不要怪罪老天爺,要怪就怪我朱友貞吧。

當然,詔書敕令並非出自皇帝本人之手,都是由相關部門(翰林院)、相關工作人員(翰林學士,知制誥)起草,但都要由皇帝本人過目,批准之後方可頒佈執行。歷史上不少皇帝都因為“罪己詔”把自己罵得太狗血噴頭,而遷怒於翰林學士的,而這篇制書言辭懇切,態度誠懇,把黑鍋全甩給了皇上,朱友貞能讓它頒佈執行、載入史冊,也說明他起碼不是昏君、暴君。

《舊五代史》對朱友貞的蓋棺定論是一個字,“惜”。因為他“仁而無武,明不照奸,上無積德之基可乘,下有弄權之臣為輔”。可惜啊,可惜。

兩句話概括了朱友貞的尷尬處境,其實還是站在了朱溫的對立面上,“上無積德之基”,你爹缺德,祖宗造孽,報應在子孫身上,活該你有個混蛋爹。

對朱友貞的最大指控,就是他親小人、遠賢臣,寵信奸佞“外戚幫”,疏遠敬翔李振等“元老勳舊”。沒有人願意親小人,任何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都希望進賢退不肖,朱友貞之所以這麼做,是有他的苦衷。

首先就是他的上位之謎。朱友珪的死,朱友貞的上臺,至今是一樁歷史迷案,但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朱友貞是藉助“外戚幫”的力量才得以即位的,所以日後“外戚幫”對朝政施加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朱友貞即便想反抗,也力不從心。

還別說反抗,朱友珪被殺後,朱友貞都不敢去首都洛陽即位,寸步不敢離自己的老巢汴州,找了個理由在汴州登基。皇帝的性命尚且握在“外戚幫”手中,干涉朝政還算事兒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