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99章 維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9章 維穩 (1 / 2)

【維穩】

朱溫二徵淮南失敗,物質上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朱溫精神層面的打擊還是相當大的。

首先是重新整理了朱溫對楊行密集團的認知。

田頵、安仁義、朱延壽之於楊行密,好比關羽、張飛、趙雲之於劉備。此三人同時結朱溫為援,發動叛亂,朱溫幸災樂禍地駐軍於宿州,靜候佳音。而楊行密的平叛效率完全超出了朱溫的預想,錯失良機。

楊行密集團平穩渡過了這次危機,讓朱溫始料未及。

其次是重新整理了朱溫對長江中游政治格局的認知。

這些地區在很早之前就依附於汴軍勢力,成為朱溫集團向南方滲透勢力的橋頭堡,朱溫在地區事務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然而事實卻無情地打了朱溫的老臉,身為後起之秀的淮南楊行密,稍加干涉,“親朱派”就土崩瓦解,朱溫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蕩然無存。

潭州馬殷與朗州雷彥恭悍然將荊南瓜分。這一事件對朱溫的打擊最為巨大。

遭受打擊之後的朱溫,對長江中游地區失控的惶恐要大於對地區代理人背叛的憤怒。要想順利篡唐,就必須重新重新整理汴軍勢力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於是,朱溫決定重新南征,這一次的目標是襄州趙匡凝。

襄州趙匡凝可謂是劣跡斑斑,自襲父位以來,始終對襄、汴關係三心二意,早在“清口之戰”時,就背叛朱溫改投楊行密,朱溫派氏叔琮、康懷貞武力征服之。

現如今,淮南楊行密向西拓展勢力,襄州趙匡凝趁火打劫,任命自己的弟弟趙匡明為荊南留後。

這裡還要多說明一句,真正出兵荊南的是朗州雷彥恭和潭州馬殷,所以荊南之地也是被這二人實際控制,而襄州趙匡凝連年向朝廷繳納貢賦,以忠臣面目示人,故而表奏其弟趙匡明為荊南留後,朝廷也是樂於借花獻佛,慷他人之慨,讓趙匡凝兄弟與朗、潭二鎮爭奪荊南。所以成汭投水自殺之後,荊南地區的戰火仍然持續。

為了鞏固自身,趙匡凝西結西川王建,東聯淮南楊行密。襄州趙匡凝這一系列的舉動,都是在削弱朱溫的勢力,這是朱溫無法容忍的。

不過朱溫並沒有放棄對襄州的幻想,畢竟趙匡凝之父趙德諲是最早歸附朱溫的開明之士,趙匡凝體內有紅色基因,可以算是“根紅苗壯”的“汴二代”了,值得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在弒殺昭宗之後,朱溫派使節到襄州,試探趙匡凝的態度。趙匡凝對使節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地說道:“我深受國恩,不敢有別的想法。”

朱溫的幻想破滅了,他不可能依靠溫和的手段向長江中游滲透勢力,只能透過武力強勢介入。

為了順利南征,朱溫先要平息內部不安定因素,以防後院起火。所謂“內部”也可細分為地方和中央兩大方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