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的計策運用得十分漂亮,朱溫騙過了所有人,他讓所有人都相信丁會、葛從周是要去淮南的。
時溥信了,楊行密信了,孫儒也信了。
孫儒的做法也最為激進,他自毀老巢,焚燬揚州城,做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樣子,帶著所有的部隊,驅趕著所有的百姓,號稱五十萬大軍,南渡長江,要與楊行密拼命。
孫儒不僅燒了揚州城,還順手燒了蘇州、常州,裹脅著百姓隨軍行走,充當苦力和“兩腳羊”。大軍旌旗招展,運輸車輛前後相接,綿延一百多里。
楊行密連戰連敗,形勢岌岌可危。向杭州錢鏐求援。
杭州錢鏐與宣州楊行密同病相憐,同樣長期遭受孫儒的侵擾。面對共同的強敵,楊行密與錢鏐唇齒相依。錢鏐用大量的糧草輜重支援楊行密。
楊行密召集部下開會商討時局,說孫儒的兵力是我們的十幾倍,不好與之爭鋒,打算退守銅官(今安徽省銅陵市),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諸將集體反對。其中李神福、劉威指出孫儒此番傾巢出動,急於速戰速決,所以我們應該拒守各地險要,堅壁清野。打持久戰,把孫儒拖入我們的節奏。
戴友規則進一步提出了“釜底抽薪”的計策。
淮南地區的百姓苦於孫儒的殘暴不仁,心向寬厚仁慈的楊行密,因而有不少淮南地區的百姓扶老攜幼,跟隨楊行密渡江南下,而孫儒的手下將士也有很多前來投奔的。所以戴友規建議楊行密把這些人禮送回淮南老家,讓他們務農經商,恢復生產。孫儒的手下看到淮南民眾安居樂業的情景,一定都想返回家鄉,沒人願意繼續助紂為虐,如此一來,孫儒軍隊必然軍心渙散、自行瓦解。
楊行密見部將們毫無懼色、同仇敵愾,且思路清晰、判斷準確,於是撫掌大笑,“此言正合我意!擔心你們畏敵退縮,故以言相試耳!”
孫儒包圍了宣州,部將劉建鋒率主力部隊從常州前來會師,合攻宣州。
楊行密避實擊虛,派部將張訓突襲常州,然後又攻克潤州,努力要把閃擊戰拖入消耗戰。
孫儒過早地暴露了戰略意圖,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楊行密集團的意見高度統一,就是要打亂孫儒的戰爭節奏,避開“大決戰”,努力把戰爭拖入消耗戰、持久戰。
你來宣州跟我打團,我偏去常州、潤州偷塔,還要騷擾你的野區,不讓你發展經濟。
楊行密派出遊騎,斷其糧道,遊擊騷擾孫儒駐軍,使孫儒大軍不堪其困。
很快,孫儒大軍糧食斷絕,於是派大將劉建鋒、馬殷、張佶帶精銳部隊到鄰縣進行劫掠,以補充軍需。
此時,江淮地區又爆發了瘟疫,孫儒部隊因疫情而嚴重減員,“師人多死,儒亦臥病”,孫儒也沒能倖免,患上了嚴重的瘧疾。
楊行密仔細研判了各路情報:主力部隊不在(悍將劉建鋒、馬殷帶兵在外),留守部隊戰鬥力銳減(瘟疫),且部隊指揮中樞癱瘓(孫儒瘧疾臥床)。天賜良機!
當機立斷,下達了反攻的命令。這是他唯一的絕地反擊的機會,唯有全勝,才能生存。楊行密虔誠禱告,乞求上蒼看在黎民百姓受苦受難的份上,保佑他為民除害。
一場決定淮南歸屬的決戰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