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五代十國往事> 第134章 誰主淮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4章 誰主淮南 (1 / 2)

這一日,烏雲密佈,難辨晝夜。大雨傾盆。這是註定不平凡的一天。

楊行密集中精銳力量,對孫儒大軍發動了毀滅性攻擊。

大將安仁義,一馬當先,一口氣攻破孫儒的五十多個營寨。

安仁義,沙陀人,善用騎兵,“蔡賊”出身,在秦宗權的弟弟秦宗衡帳下做將,孫儒發動兵變殺死秦宗衡的時候,投奔到楊行密帳下。楊行密待之甚厚,地位在田頵之上,穩坐諸將頭把交椅,並讓他發揮優勢,統領全部騎兵。

此戰,安仁義奮勇當先,用實際行動報答了主公的賞識。

遭遇突襲之後,孫儒各營寨之間的聯絡通訊中斷,自顧不暇,在缺乏統一指揮的情況下慘遭失敗。而孫儒也被部將出賣,綁縛楊行密大將田頵所部。

孫儒抬頭,正望見劉威,於是長嘆一聲,對劉威說道:“我聽說就是你給楊行密出的這個主意,打敗了我。如果我能得到你的輔佐,哪裡會有今天的下場啊!”

田頵把孫儒就地斬首。孫儒的殘餘力量大部分投降了楊行密。

在杭州錢鏐的幫助下,楊行密終於取得了淮南爭奪戰的勝利,返回了揚州,實現了他的諾言。

楊行密把孫儒的人頭傳送京師,表奏田頵鎮守宣州,安仁義鎮守潤州。

朝廷任命楊行密為淮南節度使,加宰相銜;任命田頵暫代宣州寧國軍(原宣歙道)留後;任命安仁義為潤州刺史。

至此,楊行密兼有了淮南、宣歙兩鎮。

揚州原本繁華富庶,其經濟水平穩居全國第一,當時有句話,“揚州第一,益州第二”。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那裡遠離中原戰火的騷擾,穩定而富庶。

自從高駢統治末期以來,畢師鐸、秦彥、孫儒、楊行密,圍繞著淮南歸屬權展開了長年拉鋸戰,等楊行密最終入主揚州的時候,淮南地區已經是一片凋敝,方圓千餘里之內,農田荒廢,殘垣斷壁,不見人煙。

雖然是身兼兩鎮,但楊行密要面對的是一片蕭條景象,百廢待興。

楊行密首先對軍隊進行了整頓,因為在宣州之戰中,吸收了很多孫儒舊部,要進行消化改編。孫儒降兵中,很多都是“蔡賊”,因為孫儒本身就是脫胎於“蔡賊”,這些蔡州兵是孫儒的嫡系。

楊行密從中挑選了五千名體格健壯、作戰驍勇的精兵,賜號“黑雲都”,配發黑色的軍服、黑色的鎧甲,軍餉待遇比其他部隊都要優厚。“黑雲都”成了楊行密的王牌團,每逢出戰,都會率先出擊,重挫敵軍銳氣。

據說(據楊行密自己說)是因為楊行密每當獨處時,總會有一個黑衣人侍立左右,所以才有“黑雲都”。本著唯物主義歷史觀,我堅信這是楊行密利用民眾的封建迷信思想,增強凝聚力。讓大家相信他有神人相助,跟他混,準沒錯。

獨處時的黑衣人,就是皇帝的新衣。

其次,是經濟財政方面的措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