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朱由校做這些都是為了分走地方的權利。
朱由校這段時間研究了大明的吏治,發現皇權不下鄉其中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明的官吏人數不夠,根本管不到下面去。
一個縣也就只有主官、佐貳官、首領官、教職、雜職、雜役等職務。
主官就是知縣統管全縣的一切事物,是當地的父母官,號稱百里侯,又稱土皇帝,為何他會號稱土皇帝呢,朱由校覺得就是權力太過集中權力太大了而導致的。
你看看啊知縣的權利多大,全縣範圍內不管是民事,刑事案件,保衛城池,治安事件,人事任免,還有最最重要的稅收財政大權都是他的。
這些都是什麼,這些都是一個地方最最重要的權利啊,若是後世的知縣有這麼多權利還不得笑的嘴巴咧到後腦勺去了。
一個知縣將這些權利集中到了一起,可不就是土皇帝了嗎。
這佐貳官即知縣的副手,輔助知縣管理糧馬、巡捕等事。
一個縣的佐貳官一般有兩個,一個是正八品的縣丞,一個是正九品的主簿,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立的辦公衙署,在這一縣中,佐貳官是地位僅次於知縣的官員。
不過佐貳官與主官之間還有一種特殊而微妙的關係。明朝為了防止地方官員矇蔽民情,時常會派遣巡按下基層巡查。按規定,巡按沒有調動主官的權力,但可以調動州縣的佐貳,也可以暫時委任某些佐貳官,然而現在這個時候也這個制度也能呵呵一笑了。
官吏官吏,這個有官了那就有吏,這個吏員才是衙門中操辦具體事務的人員。正式的吏員都須在吏部註冊,朝廷給予俸祿,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的編制了。
一般來說,一個縣有吏員十餘名,小縣可以少至數名,大縣可以多至三十餘名。
吏員需要負責具體事務的機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與承發房、架閣庫。
以上的都是吃財政飯的屬於國家全額撥款,可是後面的雜役什麼的就不同了,他們才是一個縣的基礎執行者。
要知道一個衙門的雜役眾多,一般的縣要有二三百人,大縣往往有千餘人乃至數千人,這些雜役的工資朝廷可是不發的,那麼他的工資這麼來?
知縣表示當然是就地取材啦。
就算你們是個雜役,那也是有權利的啊,因此剝削百姓就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那沒辦法總不能就餓死了吧,你指望知縣大人會大發慈悲的給他們銀子嗎?
電視劇中那些一清二白的知縣,在就任的時候不準下面的差役撈油水,結果全跑光了的還真的是有可能的,因為不跑就真的要餓死了啊,知縣那點薪水養活自己家人都勉勉強強了好嘛,哪還有他們的工資啊。
朱由校要皇權下鄉必須從上到下的全部改變,所有的差役全部編輯造冊算入編制,由朝廷發放工資,給他們一個正式的身份。
不然你讓這些只會在老百姓的身上撈油水的差役下鄉試試去,那還不如不下去呢,把這些人派下去老百姓還不得吃了朱由校啊。
原本老百姓生活的就已經夠艱難的了,現在皇帝又派來到了一群周扒皮啊,這種皇帝還不反留著過年嗎!
當然地方最重要的兩個權利也必須分開,那就是財政權和人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