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聯軍他不當也罷!
他要回幽州!
而面對帶著兵馬掉頭就走的公孫瓚,袁紹縱然再氣,卻也不可能在這種關頭對公孫瓚下手。
之前喬瑁的事情在聯軍當中造成的影響就已經很不好了,也就是喬瑁影響力不大,所以事情被壓了下去。
可公孫瓚跟喬瑁不一樣,他可是實打實的一方諸侯,而且現在還是各路諸侯都尤為敏感的時候,他肯定不能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
好在,這個時候的麴義還沒有什麼野心,暫時還沒生出背叛韓馥的想法,所以最後只有公孫瓚率領他本部的三萬大軍離開了。
所以,伯安公,你就是這樣管理手下人的嗎?
對此,劉虞只能表示——我要是能管得了這公孫伯圭的話,那麼歷史上的那個我也就不會被他給宰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公孫瓚帶兵離開這點小小的插曲並沒有對袁紹的計劃造成太大的影響。
在麴義領兵回到韓馥麾下後,聯軍也是開始按照計劃分批南撤,劉岱、張邈等不願捨棄自己地盤的諸侯則是各回各家。
聯軍雖然名義上尚在,但是討呂聯盟實質上卻已經開始分崩離析。
而隨著聯軍的撤退,虎牢關這邊雖然察覺到了關外的動靜,但是在呂布不在的情況下卻也不敢輕易追擊,只能派人加緊將情報送往北方。
這一次,命運之神顯然站在了袁紹那一邊。
原因也很簡單,公孫瓚在領兵北上,準備尋找機會殺回幽州的時候,剛好撞上了從南皮回來的呂布。
呂布麾下青州軍的哨探和公孫瓚麾下白馬的哨探幾乎是同時彙報了敵情。
不同的是,白馬哨探是分人回去彙報的公孫瓚,而呂布麾下青州軍的哨探則是被白馬義從一路追殺過來的。
當呂布看到那一小隊肆無忌憚的追殺著青州軍哨探,即使看到了他們這邊的大隊人馬也絲毫沒有退卻意思的白馬騎兵時,心裡也是嘖嘖稱奇。
雖然這群白馬騎兵的速度明顯要超出一般騎兵很多,但是是誰給你們的勇氣在我面前浪的?
於是,本就因為被張寧趕回來而心情有些不爽的呂布也是毫不猶豫的拿出寶雕弓。
只見一道道金紅色的流光閃過,千步之外的十數名白馬騎兵應聲落馬,只餘下領頭的一人在風中凌亂。
他之所以敢在看到對方大隊人馬的情況下,繼續率領著麾下的十幾名白馬義從繼續追殺這些哨探,就是因為在他看來這依舊是安全距離,對方的大隊人馬根本不可能奈何他們。
對方的大隊人馬還在千步以外,而這世上只有白馬義從的騎射射程能達到千步,而就算是白馬義從,在這種距離的騎射也都是漫射,根本無法確保精度。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憑藉著自己的速度優勢先擊殺這些哨探,然後再從容退去。
可是現在他麾下的弟兄們卻被對方的那名將領隔著千步精準的一一射殺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