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5.遭遇戰 (1 / 2)

袁紹最後還是沒能說動劉岱。

無論他和劉虞幾人戲演的再好,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舌燦蓮花,但是在這種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卻遠遠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改變什麼的。

別說是讓劉岱放棄偌大的兗州跟他們南撤,就連山陽太守袁遺,這個袁紹的本家,在這件事上都語焉不詳,也沒有堅定地站到袁紹這一邊來。

連袁遺都是如此,那麼像陳留太守張邈這樣的諸侯就更不用說了——你袁本初是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基業所以只能南撤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是你想忽悠他們拋棄自己的基業跟著你袁本初一起,那絕對不可能。

對於這樣的結果,袁紹其實並不意外。

他本來也就沒指望能說服所有人。

況且,在他沒能忽悠到的這幾路諸侯當中,除了劉岱有些可惜之外,其餘的像袁遺、張邈之流,皆是無足輕重的角色,至於豫州刺史孔伷這種舉足輕重的人物,卻是已經被他忽悠到了。

在這種情況下,劉岱不願意就不願意吧,他若是死守兗州的話剛好也能給他們分擔一些來自呂布的壓力。

反正袁紹已經做好了決定,等公孫瓚和麴義的兵馬一回來,聯軍就立即南撤,離開這個四戰之地。

然而,公孫瓚和麴義是回來了。

但是當他們得知袁紹的決定之後,反應卻是出乎了袁紹的意料。

在袁紹看來,公孫瓚是劉虞的屬下,麴義是韓馥的部將,現在劉虞和韓馥都已經和他達成了共識,那麼公孫瓚和麴義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是袁紹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歷史上,正是公孫瓚,親手幹掉了自己的上司劉虞,而麴義,也是叛離了韓馥麾下。

甚至於,歷史上的袁紹還從這兩件事當中得到了天大的好處。

麴義在叛離韓馥麾下之後,又擊敗了韓馥派去攻打他的部隊,並且和袁紹結成了同盟。

而韓馥也正是迫於這內外的壓力,最後才決定讓位於袁紹。

公孫瓚在殺了劉虞之後,也是徹底搞臭了自己的名聲,一下子就讓袁紹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並且讓袁紹得到了烏丸人的支援,這也為袁紹後續擊敗公孫瓚奠定了基礎。

然而,歷史上的袁紹在這當中賺的有多爽,現在的袁紹就被搞得有多憋屈。

公孫瓚本來在之前分兵攻略河北的時候就攢了一肚子的氣,白馬義從損失不少不說,沿岸的船隻還都被李傕給嚯嚯沒了,以至於他這段時間就光造船去了,根本沒撈到什麼仗打。

這次袁紹召他回聯軍大營,他本以為聯軍是要整合兵力有什麼大動作了,結果現在你告訴他幽州失陷,聯軍準備南撤?

公孫瓚當場就爆炸了。

他的大半家當可都留在了幽州防備胡人呢,此番南下的只有一萬騎兵,兩萬步卒,還有三千白馬義從。

現在你讓他放棄幽州南下?

這不是笑話嗎!

他走了,他幽州的那些弟兄怎麼辦?幽州邊界的胡人誰去解決?

所以公孫瓚當場就撂挑子不幹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