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類比文字,比如跑、吃、喝、睡等等簡單的行為,加上腦電波圖形和靈魂結構體圖形一一對應。
最終不但可以破解腦電波圖形,還能夠破解靈魂結構體的程式碼。
腦電波圖,其實就是程式設計靈魂結構體的程式語言了。
接下來的時間,陳涵和麥克詳細探討了這一點,他表示會親自參加前期實驗,測試出最基礎的幾萬個資料模型,但隨後的具體運用就要麥克自己進行下去。
資料庫建立,即便陳涵把靈魂結構體資料匯出,離開陳涵依舊無法進行下去。
因為其他人不能內視,無法摸清那段腦電波對應大腦內部的資訊。
陳涵卻可以精確排除無效資訊提取有用的腦電波片段。
沒有陳涵加入,麥克的實驗還是可以進行下去的,只不過會用更多的人參與測試,準確率比較低。
這也許也是幾年後,馬斯克能夠開發出腦機介面還有其他團隊,能夠利用腦電波翻譯讀取大腦大概資訊的原因。
麥克自然高興不已,在他的理解裡,就是陳涵要動用秘密武器。
使用可以掃描大腦神經元變化的裝置來幫助實驗,他也能接觸到陳涵實驗室的核心秘密了。
結果第二天正式開始實驗時,麥克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原來他只是做輔助工作,比如整理資料,具體怎麼檢測的大腦神經元變化與腦電波圖形變化他根本沒有直接參與。
陳涵總是把準確的答案交給他,卻不告訴他解題思路還有使用的工具。
麥克倒也沒有氣餒,因為現在得到的資料,對他的幫助已經非常大了。
經過陳涵的親自糾正,以前的實驗資料太多錯誤的地方,全部得到修改更正。
幾天實驗每天陳涵都要提供數千種資料模型資訊。
慢慢的陳涵也找到了規律,原來腦電波讀取裝置還存在缺陷,腦波其實是立體的,而反應在儀器上的卻是簡單的峰值曲線。
立體腦波,就像是一座座山峰,高低起伏中間也蘊含著資訊,現在的腦波卻只有高低兩個點,缺少了橫軸。
加上了橫軸的資料,才是真正的完美腦電波資料。(這個技術現在國內有了,需要腦袋插管檢查癲癇)
現在的儀器已經落伍了,也只有隨時可以觀察大腦資料的陳涵,才能知道這一點,他馬上修正了資料,把橫軸腦電波也新增到了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