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大村長細虎拿著兩塊打火石將尖塔點燃,人們對著大火歡呼雀躍。
以前他們是要跪的,但被潘達罵了一次後,就改成了狂歡。
不過祝福還是要有的。
人們排著隊從高將軍面前走過,讓高將軍用法杖點他們的頭,賜予他們祝福。
接受到祝福的人就立馬拿起鐮刀走入水稻田,開始收割稻穀。
飛魚村旁現在有個足球場大小的空地,空地最上層用的石灰漿鋪的,專門曬穀子用,平時用圍欄攔住,不給人與動物進去踩。
畢竟只有一層石灰漿的話,很容易踩壞。
潘達打算等城牆建好,村裡的房子蓋得足夠多後,就讓人去採花崗巖回來做石板,鋪個更好用的場地曬穀子。
一百畝水稻,全村人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收割完畢。
飛魚村有個木製大天平秤,潘達年初時就讓高將軍做了各個重量的砝碼。
最初的重量是潘達拿著塊石頭預估著有一公斤,讓鼎用鐵做十個同樣重量的一公斤砝碼,再做與十個一公斤砝碼同等重量的十公斤砝碼,以此類推,最大的砝碼有一百公斤。
雖然不精準,但做出來的,就是這個世界的標準!
長度測量的尺子亦然,做出來了,以後就是以此為準!
一百畝水稻,收穫的每一筐都要上稱,最後算出:
飛魚村一共收穫101921公斤稻穀,畝產1000公斤!
吳西北晚上還不能睡覺,他得在曬穀場邊守著,一旦要是有烏雲過來,他的任務是在烏雲過來前榨乾它,不讓雨落到場地上。
第二天,村民們繼續狂歡後去收割玉米與甘蔗,這是最後的兩種作物了。
玉米還是嫩的,潘達分給村民每人五個玉米棒回去煮,分給奴隸們每人一個。
剩下的都剝了皮掛在竹竿上曬。
甘蔗不是很多,潘達分給每個村民一截,分給每個奴隸五分之一節。
剩下的留著明年繼續種。
飛魚村的甘蔗,一節有二十厘米長,成年人胳膊粗。
除了人,動物們也開心起來了,他們有稻草、玉米葉子、甘蔗葉吃,有點甜的玉米稈還是被村民們拿來當甘蔗啃,剩下的渣再給牲口吃。
奴隸們吃了一口甘蔗後,感覺這些日子以來的苦,都被甜沖走了。
飛魚村的騎兵每個人多分到兩節甘蔗,其中一節是給他們的戰馬吃的。
因為,他們即將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