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軍的司令官早已經被高九打怕了,他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派兵增援泰安城。
他說桃花山游擊隊有強大的空中突擊隊,從濟南城裡出來的援軍在路上根本就無處躲藏,在桃花山游擊隊的打擊下,一定會傷亡慘重,不僅無法增援泰安城,還會因為損失了大批的部隊而導致濟南城防守空虛,到時候不僅保不了泰安城,就連守住濟南城也成了問題。
參加會議的將領們大部分都是這個想法,他們紛紛建議讓泰安城裡的日軍堅守泰安城,說他們那裡的兵力超過了聯軍的部隊,沒有必要派兵去增援。
日軍之所以強悍,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無論哪一支日軍被敵人包圍,附近能夠趕到的日軍一定會全力救援。他們的行動是一個整體,不會各自為戰。
因此日軍任何的部隊在與敵軍作戰的時候都很有底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肯定會有援軍。
當然了,這是在以前,現在情況大大不同了。尤其是在濟南地面上有了令人恐怖的桃花山游擊隊的存在,一旦打起仗來是人人自危。援軍要透過長途跋涉前去救援,而桃花山游擊隊的空中突擊隊卻憑藉著強大的機動能力轉瞬即逝,這種完全不對稱的打法令所有擔任援軍的部隊膽戰心驚,因此濟南城的日軍將領們都不願意去執行增援的任務。
羽田將軍看到這種情形,心中一陣悲涼。想當初日軍進入國內戰場的時候何其的瘋狂,那時候日軍計程車氣無比高漲,一支小部隊就敢於深入敵後,甚至還有很多計程車兵,冒險深入敵後,去摧毀敵人的重要目標,因此湧現出了很多孤膽英雄。
那時候的敵軍也十分垃圾,日軍敢於以少量的兵力來打擊對方的大部隊,用一個步兵大隊打垮敵軍一個師都是輕鬆的事情。
最離譜的是當初在攻打承德的時候,同樣是華北方面軍的172名騎兵,就敢於對承德發起攻擊。當時駐守在承德里面的東北軍有340多人,最後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當日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城裡面東北軍的部隊竟然棄城而逃,日軍這支小部隊肆意追趕著數萬名東北軍的官兵20多公里,死在他們馬刀下面的和投降的東北軍官兵有幾千人。
東北軍的部隊竟然不敢回頭反擊,直接就倉皇走了。就這樣,日軍僅僅以傷亡五人的代價,就佔領了承德。
羽田將軍回想起日軍當初的輝煌,再看看眼前這幫傢伙一副貪生怕死的模樣,心中無比悲涼,他知道日軍如今已經江河日下,是強弩之末了。
會議討論了半天,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無法派兵增援泰安城。
他們只能給泰安方向的日軍發去了電報,對他們在精神上給予支援,說大日本皇軍的勇士有戰勝一切敵人的勇氣和信心,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消滅高九,守住泰安城,第12司令部等待著他們取得大捷的好訊息。
泰安城裡的日軍最高指揮官是第142師團的師團長,看到第12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之後,他氣得破口大罵,但是他又無可奈何,只好命令部隊向泰安城收縮,在泰安城周圍構築防禦工事,抵禦聯軍部隊的進攻。
由於聯軍部隊在火力上佔據絕對優勢,因此高九這次也沒有采取什麼複雜的戰術,他們只是將兵力集中在一起,緩慢地向前推進。
對步兵發起的每一次進攻之前,都集中航空兵和炮兵部隊對日軍的陣地狂轟濫炸,等到摧毀了敵人的防禦工事,步兵才開始發起攻擊。
部隊的進展雖然有些緩慢,但卻十分有效,不僅減少了自己部隊的傷亡,而且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經過了五天時間的激烈戰鬥,聯軍部隊終於推進到了泰安城下。
在泰安城的城北,左邊是日軍的陣地,右邊是偽治安軍第2師的部隊。
聯軍部隊的參謀長王貴敏向高九彙報了情況之後,建議先打偽軍。地下黨負責人和高洪等人跟他的意見一樣,認為偽軍比較好打,先打掉了偽軍之後就可以從側翼威脅日軍的陣地。
通常的情況下,大家的這種建議是正確的,可是高九並沒有採納大家的意見,反而讓高洪去通知魯南軍區獨立第一師師長魏立明到指揮部來報道。
 本章完